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秋韵作文(2)

秋韵作文(2)

投稿时间:2013-12-11 08:23:38 作者:钱灏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篇六:秋韵

  我喜欢秋天。
  秋是热情奔放夏的前身,伴之而来的是冷漠凛冽的冬。在这个季节里,有着夏的影子也有冬的情调。它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多情的季节,一个令人牵肠的季节,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秋是豪放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曹操胸襟为之抒扩,思想为之奔腾;秋是伤感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引出了诗人贾岛对友人的无限怀念;秋是多情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中秋佳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一种孤独的思念;秋是温柔的,秋风吹拂着女孩们的长发,是一种飘逸,一种纯净的美;秋风煽动男孩的衣襟是一种潇洒,一种雄壮的美。
  登高望远,心情格外舒畅,看着一只只纸鸢在空中悠闲飞舞,不禁会使人想起重阳将至,很自然地,一股悲壮的情感就会悠然而生,想起古人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落叶是秋的使者,一到秋天,人们常见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是一种生命的回归,一种最能勾起天涯游子心绪的风景画----落叶归根。
  雨是不经常下的,沥沥的秋雨,总会带着深秋的凉意。雨飘飘洒洒,细细的、柔柔的,象是给大地母亲编织着衣裳。一阵阵凉丝丝的秋雨轻拂着人们的脸颊,让人很难说出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登高远望,雨如白纱一般,所见的房屋、树木、行人组成了一幅淡淡的风景画,如果用“白云生处有人家”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吧!这样的景象,让人很难觉得究竟是雨装饰了风景,还是风景里人走进了的雨的梦乡。
  秋雨牵引人的愁思,“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看着外面的景色,不知是古人对秋太多的形容,还是秋本来就有“悲”的意思,以至人们总喜欢把伤心托付给秋。是不是她可以默默地听着人们的倾诉,一起分享伤心的天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令人肠断。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人们的处境各异,心境就不同,这就是秋天的韵味。秋风、秋叶、秋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难道它仅仅是“愁”的写照?不,它应该是“秋景无限好,只是近寒冬”的无限感慨。
  我喜欢秋天。


篇七:秋韵

  天凉了,秋的寒意渗入肌骨,心下顿觉阵阵凉意。往窗外看去,花草已凋谢尽了,只落得个细细的茎,在秋风中颤抖着。秋是来了的,但秋韵却在哪儿呢?
  秋韵在唐诗中吗?“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秋韵在宋词里吗?“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默然黑者为星星。”  
  秋韵在元曲中吗?“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抑或秋韵就在身边?远离了喧嚣的街道,我走向了不远处的青山。青山的前头是一片湖,因其小巧如明镜,所以我称它为镜湖。镜湖的水已有些干涸了,游鱼是早已不见了的。独坐在湖边的石上,石头上凉意就袭上身来,望着湖心澄澈的湖水,倒是有几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水边的草不知怎么的,纷纷落进了湖里,随着丝丝水波,向远方流去,漂漂遥遥的,不知哪儿会是它们的终点。  
  风起了,吹得湖边的枫树沙沙作响。枝头的枫叶还是红的,但已经不多了,就像寒冬腊月中,那一丝微小的火苗,带给人的是丝丝的暖意。火红的枫叶落了满地,我起身拾起一片细细端详着,不由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心下赞叹古人的比喻真是恰到好处。霜叶软软的,薄薄的,踏上去是轻轻的。于是,我捡了一块枫叶较多的地方,卧了上去,静静地望着凛冽的天宇下,流云的飘浮,鸟儿的跃动。静听着,山林的声响,鸟儿凄凉的悲鸣,不由想到太白的一句诗“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