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说明文的教学反思

说明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3-12-03 作者:李肃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篇一:说明文的教学反思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先决因素,倘若每节说明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研究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便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
  如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可设置这样的导语: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为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也可设置这样的导语:《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在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的想像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像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再如教学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时可这样激趣导入:首先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在学生陶醉于恐龙世界时,教师切时的提问,你们知道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又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这样的导入既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又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可见引课的艺术性还是值得我们研究。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是否可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在理清该文内容,对物候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大自然语言或收集的包含了物候知识的农谚,另外还可组织讨论物候学的意义除了课文所介绍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便触发学生去思考,去查找资料,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在拓展延伸时可以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联系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谈谈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的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样用科学原理来解释文学作品现象,打通了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就开阔了,课后,不妨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或做社会实践调查,如:向有经验的老农询问农谚知识等,并作好记录,生发和拓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二:说明文的教学反思

  说明文阅读是三大文体阅读中考点也不少,难度最浅的现代文阅读。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再开始技能训练。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说明文,文后考点都是相同的两个考点,一是概括说明内容,二是指出某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学生难以领会,原因在哪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