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3)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3)

时间:2014-10-09 作者:史炜炜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四: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所需揭示的内容。物理学科也不例外,而要揭示物理对象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就必须先建立物理概念,以概念为思维的细胞、为认识的基本形式,进一步形成物理学的体系与结构。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概念没弄明白。死记公式、题海战术不是学习物理的方法,而弄清概念的建立过程、内涵和外延,才是学好物理的基本途径,所以物理概念的教学是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而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本文,拟就以人教版初中物理§14.1《压强》为案例,来谈谈我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压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初中学生来看,学习难度更大。记得小时候,我在学习“压强”这节课中,老师讲的很粗糙,只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习题训练,由于概念不清楚,对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清晰,在解题中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多次碰壁出错,于是对物理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物理成绩也一度出现了下滑。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刻苦钻研,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所以,在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在讲到“压强”这一节课时,我特别小心,生怕因为自己的教学不力而使学生对“压强”学不好,进而对物理课丧失信心与兴趣,成为千古罪人。

在诚惶诚恐中,我严格按照教材所设计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丝毫不敢有所改变。首先,我按教材所设图片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压力在不同条件下作用效果是不同的,顺势引入“压强”的这一概念的物理意义,然后和学生们一起对“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然后对公式中的相关物理量的单位和适用范围进行强化讲解,接着又对公式进行了变形拓展,最后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这一节课虽然有一些落堂,但总体上自我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然而在随后的一节习题课检测中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一丝沮丧中,我认真反思,查找问题的症结。反思课堂之上,虽然我对“压强”概念的物理意义和定义讲授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量时间,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p#副标题#e#也是热闹非凡,但实际上并没有找准学生与我在“压强”上讲授与接收的对接口,没有真正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有效的概念链接关系。在本节课中,“压强”的物理意义是从课本设置的物理情境中引发出来的,而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讲并不太熟悉,教材从所给情境中表达出了压力作用效果不同即是压强不同,但站位比较高,没有从学生角度对作用效果不同的原因进行素材引导,没有有效触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的物理意义理解很朦胧、很飘渺,形成低效概念;在后面的探究实验中,虽然实验形式简单,意图明确,但这个实验太过理论化、抽象化,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探知欲,有一种概念与实际的隔裂感,有一种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意味,所以实验结论无助于概念的有效形成。

基于以上分析,第二年,我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对教材素材和内容进行了再处理。首先,我把教学用时按排成了两个课时,把压强公式的变形拓展应用单独按排了一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点用来讲授压强的概念和应用。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简单说一下教学过程。这次,我没有使用教材中的课题引入素材,而是就地取材,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圆珠笔,然后,复习前面的二力平衡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当用双手食指夹压笔的两端时,笔尖与笔头对两手食指的压力是相等的(这既是课题引入,又是物理情境创设,也是探究重点,可谓一石三鸟,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学生活动。接着,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两手的食指感受不一样、形变不同?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一样的压力在笔尖上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小,作用力就比较集中;而在笔头上,一样的压力由于受力面积比较大,作用力就被分散开了,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作用效果。我顺势总结到:这个不同的作用效果就是我们物理上说的“压强”不相同,压强就是一个专门用来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一样,而作用效果不相同,那就是压强不相同。刚才,同学们还分析到,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一样,但受力面积不同,假设我们从两手指上都取出一样大小的一块儿面积作为样本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在相同的面积上强度不同:笔尖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分到的压力多,强度大;笔头所对手指,一样的受力面积上分到压力少,强度小,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同,即压强不同。我们把取出的这两个一样大小的受力面积称为单位面积,那么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就叫做压强,根据定义进而导出压强的定义式。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我则把它按排成了验证性实验,从略学习,节省出时间来讲解例题和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这一节课下来,用时不多,但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实验不多,但综合性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性很大;教材内容再设计较大,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难度却变小了,从学生们脸上表现出来的轻松与喜悦表情,我感觉到了教学的成功,后来的习题课检测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