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他有“三个不谈”: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情说爱。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使得毛泽东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导师、领袖。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个志向鼓舞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迪生因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大哭一场,立下了“长大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的宏志。这宏志使他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立志的重要。如果像前两个工人那样,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崇高的生活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永远也不可能成材。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生活无目的,就如航海无罗盘。”这句话道出了第三个工人成材的秘诀。我们这一代人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未来事业的开拓者,岂能胸无大志,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无志者,万事空;有志者,事竟成。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学习、立志的黄金季节。第三个工人尚能立志成为建筑师,我们何尝不能立下远大志向,不畏劳苦,发奋学习,勇于登攀,成为21世纪的“建筑师”呢?
志当存高远作文
七:志当存高远
转眼间大一上半学期已接近尾声,经过这半年的学习与生活,我发现许是没有从高考后的喜悦中脱离出来,许是还未能从假期的疯玩形态走出来,许是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很多同学都明显没有了以前的学习机劲头,没有了高考的紧迫和父母的管教我们已经忘记了拼搏,或许经过高中三年磨炼的我们出于一种自我弥补的心理已忘记了拼搏,也许只是因为曾经高中时心里唯一的目标瞬间消失了我们已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正所谓漫漫人生艰险路,其中的艰险我们不得而知,而唯有激流勇进,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理想的彼岸。而理想和信念不正是我们乘风破浪的原动力和茫茫沧海中的航向灯吗?没有船桨,我们就用手来划;没有船舵,我们就用脚来掌控方向;就算船底破了我们也要用身体堵住漏洞继续前进;然而只要心里有着那一片闪耀着希望的希望之光的夜空,我们就会继续航行直到到达希望的彼岸。
古往今来无数中外豪杰之所以能在荆棘遍布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正是因为他们不管艰难前行路上的经济与曲折,而是透过缝隙捕捉着未来的光芒,即使很小但这已足以成为他们不断向前的唯一理由了。正是因此他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险,所以才在历史的铁蹄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想想若不是中山先生对民主与自由的向往和执着,能有满清暴政的终结?若不是毛周等人对共产主义的强烈信仰和对国家主权的不懈追求,能有现在我们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而一个人若看不到心中那片闪耀着希望之光的星空即使他脚踏实地,即使他健步如飞,哪怕他有着上天赐予的翅膀也不会走出生命的光彩,即使走到了一个零旁人望尘莫及的一个距离也只意味着他已远远偏离了正确的人生之路。
然而思想上的强者行动上的矮人。却告诉了我们只有长远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同样重要。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而我们有了指路明灯,前进的动力之源,如若我们一昧的活在自己精神的乌托邦中,正如加满了汽油却不踩油门一样,那么现实和理想的距离将是最遥远的距离,因为它从来都不曾缩短过。
漫漫征徐步步走,崇高理想慢慢实,不一蹴而就,不揠苗助长,不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华罗庚曾对青年学子说过:“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力争上游并不矛盾,不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就无法攻破尖端也无法攀登高峰。”而我们在立志高远的同时亦应脚踏实地,他踏实的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认认真真的对待好每一天。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