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时间:2014-06-11 作者:周子傲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敦煌壁画》是六年级下册第五个主题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成就和创造精神。但“敦煌壁画”对于学生来说较陌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并深深地喜欢壁画作品呢?反复思考之后,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一个方法——“故事欣赏”贯穿课的始末。以教师讲敦煌莫高窟的故事导入课题——敦煌壁画;以学生讲飞天的故事展开课文;以师生复述九色鹿的故事深入学习;以评论九色鹿故事及其想象画拓展结束课文。我发现这样设计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兴致高涨,而且同时也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敦煌壁画。这样教学的难点突破了,重点也随之实现了。


反思二: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敦煌壁画》这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初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从美术的角度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教材中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晕染、装饰等方面,再现敦煌壁画行简意赅、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

课堂中精选了《九色鹿》、《狩猎图》和《飞天》几幅经典形象,并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三大方面去分析,《九色鹿》着重从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狩猎图》讲解时除了从美术角度分析,同时结合三段音乐,让学生判断哪段音乐符合狩猎的场景,结合听觉的角度分析画面,做到视听结合。在讲解《飞天》形象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夸张变形的趣味,领略富有弹力的线条魅力,感受明暗与民族晕染相融合的新形式,同时还提供了《飞天》舞蹈的视频。最后,学生线描飞天的形象,通过动手描绘使得学生即锻炼了美术技法,又对飞天形象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教学中对敦煌的介绍还应该完善点,部分学生对这个地方很陌生,在教学中对敦煌的介绍很少,只是一带而过,教师的讲授也没有分量,可以下载简短的敦煌视频简介给学生观看。    


反思三: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上星期五上了一堂美术公开课,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堂美术公开课,上课之前感觉自己蛮紧张,总怕自己上不好。课前寻找了大量资料,弥补自己之前的不足。从敦煌壁画的地址、文化价值跟飞天入手,介绍了大量飞天形象。播放了敦煌壁画的动画视频,从优美的敦煌壁画入手,深刻了解敦煌壁画的美。顺利的讲完一堂公开课,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开心的,希望以后能通过学习,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过程当中,纪律还是不错的,但是可能是讲的东西相对来说接触的少,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涨。下次要把绘画的环节提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敦煌壁画的学习认识和积极性。吸取教训,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反思四:敦煌壁画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 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 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 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 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 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 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p#副标题#e#却好像都看不到佛 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 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 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