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3)

枫桥夜泊教学反思(3)

时间:2014-06-12 作者:袁红玉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回头细细品味这个“意外”,我收益匪浅。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只有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当作“学习的主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反思四: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我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了,陕西省教育技术十一五课题课堂实录类一等奖的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讲课录像.执教者是陕西省铜川市师范附小的徐红斌老师。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在课始,徐老师通过“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样一段话激起学生对《枫桥夜泊》的阅读兴趣,紧接着又以教师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古诗,让学生产生自己也想试试的迫切愿望。此处的教师范读,为学生把好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给学生起了一个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我通过观看这节名师课后的反思是:

在进一步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情时,徐老师紧紧地抓住了课文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展开教学,找准了这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紧扣诗眼,抓住“从哪看出诗人张继很愁?”“诗人张继愁的又是什么?”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古诗。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张继“愁什么”时,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月亮落山了,乌鸦在哇哇地叫着,整个大地都被大雾笼罩着。江边的枫树映衬着点点渔火,诗人张继独自站在船头,难以入眠,只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在耳畔萦绕,感受到诗人此时的孤独、凄凉、寂寞。此时的愁是为自己而愁,是思念故乡、故乡的亲人而愁。然后出示一段介绍诗人张继的内容,#p#副标题#e#让学生通过对这段内容的解读,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诗人张继的愁不仅仅是愁自己,愁家乡,更是愁国家的命运,愁百姓的疾苦,层次分明。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但对诗情、诗境的领会还不够。我认为到了中高年级,仅仅限于读正确和理解是不够的,我们要努力实现意义到意境、意蕴的跨越,在后两者有所着力。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一般停留在意义的解释,而诗的薏蕴却没被挖掘出来。“诗无达诂”,如果我们一字一字地解释,诗意就没有了,诗只剩下枯燥的文字。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抓诗眼、悟诗情、入诗境的方法。所以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读古诗,初步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初步感受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愁绪。我们要把能读到的尽量就读并且抓这首诗的诗眼,围绕“愁”来展开教学。

我通过观看这节名师课后,认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五:枫桥夜泊教学反思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自己浓浓的愁绪。本诗意境悠远,情感复杂,感受诗中的“愁绪”,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对于如此优美的古诗,要注重对诗文的整体把握,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课文的图画、诗意惆怅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 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结合诗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寂寞之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