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教学反思

时间:2014-06-17 作者:邓建辉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的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与舒服,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使整个教学过程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2、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的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都动起来了。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再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大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反思二:林海教学反思

《林海》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有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记录如下。

1、工具性和人文性该怎样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新课程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要统一”。有一个比喻: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是密不可分的。我想,这样的“密不可分”应该是用语言承载人文、或者说是用什么样的语文的方式来承载怎样的人文思想。就像“林海”的题目一样,一个“海”字,点明了大兴安岭的树木数量之巨大。而这,又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结合题目让学生去想象那广阔无边的树木的景象,再以朗读的形式突出“海”字。这个环节的设计我觉得挺有新意的,但在教师的语言方面还需要加强——本来是配了很好的图片的,为什么不设计更加精彩的语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海之广袤呢?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岭之海”、“花之海”,以及它们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下被牵引着走,这节课的痕迹比较重,所以到后面有些冷清。

这节课,总体上是注重了对文章的写作思路(从三方面描写),以及运用精彩的写作方法(比喻、对比、拟人)的教学渗透的。但觉得做得还不够。这就我常说的“有血有肉”方面,仍然是我的缺陷。在备课的时候还要细化、再细化,细到一个句子的表述、细到补充材料的运用、细到对语言文字的精心编排的设计,只有如此,才可能再提高一个层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