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

时间:2014-07-21 作者:刘奕菁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

最近,我上了《雨下得有多大》这一课。这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谁最关心天气》中的一篇。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一些现实中的有利条件,使得课上得较为成功。    

一、妙用“天时”  

上这节课的时候,适逢无锡太湖流域蓝藻大面积爆发。为了缓解灾情,政府特地邀请了北京来的专家为无锡地区进行人工降雨,因此引起了周边地区的大面积降温降雨天气。原本本地天气连续晴好干旱,本以为用雨量器实地测量雨量是不可能了。但我仍要求学生先把雨量器做好。真巧,雨量器做好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及时雨,解了教学上的燃眉之急,真可谓“天助我也”!就这件事,也让我再次领悟到了:机会永远是属于有所准备的人。    

二、巧设“地利”  

测量雨量时要求在比较空旷平坦的地方进行,为了是尽可能使测得的读数较为精确。在校园中,为了得到精确的读数,我选择了地势平坦的小操场进行实验。要求同学们将雨量器先装部分水至零刻度线,然后冒雨将雨量器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同一地点测量的读数可以相互参照,读数相对比较客观、准确。   

三、争取“人和”  

做雨量器需要一些材料和专用的工具。如可乐瓶、胶带纸、剪刀等,特别动手制作之时还需要将雪碧瓶上方均匀地切割下一截来,所以如果单独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回去寻求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在材料收集、切割瓶子之时得到家长有力的帮助,使得做出的雨量器既精确又美观,大大提高了测试的准确程度。因此,科学动手做实验,可以广泛发动家长,让家长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既体会到亲子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是一举多得。


反思二:雨下得有多大教学反思

《雨下得有多大》是科学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旨在指导学生开展测量降雨量的活动。

上课伊始,我先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下雨的天气,在下雨的时候,你们是怎么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眼睛看可以看出雨下得多大,有的说用手感觉,有的说用锅碗瓢盆接雨。我先肯定了学生们的想法,之后我又提问,你们的这些方法能准确测出雨下得大小吗?大家将目光放在了雨量器上,并问,如何制作雨量器?

我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了饮料瓶,剪刀等工具拿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很快就制作出了书上所示的大小不同的雨量器,之后马上就有学生提问“那这几个不同的雨量器究竟测出来的降雨量大小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齐刷刷将目光投向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个问题,我先提问了大家,大部分说不一样, 我知道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这样得出的结论未免太肤浅,不能直接将答案展示出来,是时候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了,很快,我组织了学生围绕“不同的雨量器究竟测出来的降雨量大小一样吗”进行了讨论,十分钟后,学生们结果出来了,一种观点认为测量结果不会相同,因为粗细不同,粗的进雨多,测出的降雨量肯定也多。还有一种观点(少数人)认为,粗口径雨量器,下窄,上宽,水位肯定是上升先快后慢,而且对于的标尺上的刻度也不均匀,正好也是下窄上宽,所以是一样的。这两派争论不休。

我说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就需要再一节进行实验了,请大家密切留意天气状况,一旦下雨,咱们就到校园里做这个实验,就这样,大家在接下来的连续几天里都密切关注天气,得到很多天气的信息,之后的课程中的第四节,第五节,风和气候,大家掌握的很快。并且对《科学》的学习气氛高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