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01 作者:高慧源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

我首先设计本课的结构,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看到了夏辉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设计,“与历史对话”是这一课的主题,我深受启 发,怎样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课堂真正能够吸引学生,“对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设计了四段对话,用这四段对话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

对话一:新中国和世界的初次对话(涉及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结盟)

对话二:新中国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进一步对话(涉及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万隆会议)

对话三: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对话(比较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

对话四:我们和未来的对话(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和方法,以史为鉴)

接着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是通过研读史料的方法,让学生从史料当中接触历史,感悟历史。#p#副标题#e#一开始选择的主要是文字史料,在试上的过程中,发现高一学 生研读大量的文字,一来没有兴趣,二来难度太高。因此后来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将文字史料用大量的图片来代替。图片生动形象,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提升起来。 我还选择了周恩来、第一代外交人员和国外政要的回忆等一些文字片段,努力营造氛围能让学生们离这段历史更近。在课堂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三次角色扮演:1. 在苏联珍宝岛事件中,作为外交人员你会如何与苏联斡旋?2.在万隆会议上,如果你是周恩来,你如何回应质疑?3.十年后,你成为了外交工作者,你如何开展 外交活动?

在试上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积极,课堂氛围活跃,特别是在扮演周恩来这个环节,有同学不拘泥于书本,义正词严反驳质疑,我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为什么周恩来不这么做?这些不在设计内的插曲让课堂生动高效。

但在正式开课的这一节课,我的课前调动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下午第一节课,学生们普遍有些困倦,不兴奋,课堂效果十分沉闷。在最后的习题环节中,我的处理太过简单,只是将答案进行了核对,应该逐题进行分析,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是主阵地,课堂设计再新颖,再有深度,最后的落脚点都是课堂,如何能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让同一个设计再不同的班级都能做到高效,临场的 调动和掌控也非常重要,我经验还不足,在这方面还要下功夫,向组内其它同事学习,向其它学校的老师们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反思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反思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自录,我也当了一回自己的“旁观者”,这节课的内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以说我准备的是比较充分的。最初 用猜谜游戏导入,既简洁又新颖,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讲课过程中线索清晰,语言简练,教态自然,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 学生的热情参与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最后的随堂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还有诸多不足:

1、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受 传统模式的影响,教改力度不够大,虽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没有真正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考、去讨论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如在对教材难点“一 边倒”的处理时,基本上都是我在解释,如果让学生对此进行分组辩论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板书太简单,不应该只有大框架,还需要细化,或者把课件充分利用,在作小结的时候把详细的板书在多媒体上打出来。

3、课件上有的字太小,后面的学生看起来有些困难,以后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在课件上尽量不使用大量的文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