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时间:2014-08-29 作者:刘璐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这篇课文上好之后,给学生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板书。我从题目入手,提问“我心是从哪归去哪”,从而先画了一颗心,后分析了我心归去的原因等,再在最后梳理了一遍文章的结构思路,再画上一支箭,代表归心似箭。

一开始的提问都是比较浅的,既让学生有回答的欲望,又让学生有回答正确的成就感。所以前半节课学生上课的情绪都是比较高昂的,但到了后半节课,问题都是关于句子理解的。由于我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思维的渐进性,直接扔出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这句话”,导致学生一头雾水,只能乱蒙。

其实对我自身来说,关于句子理解之类的问题也是个难点。首先我自己得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然后再想办法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可以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渐渐地领悟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我还需要好好琢磨的。


反思二: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昨天,上完了《我心归去》。

课前,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概括每小节大意,给文章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接着,学生自主分析前四小节;然后,师生一起赏析6-9小节中富有文采又富含哲理的句子;最后,比较《我心归去》和《想北平》。

实际教学中,我基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但,我的主导地位过于突出了,连学生的自主分析也变成了我带着学生分析。

不舍得拿出足够的时间来给学生思考,不能从容地组织教学,总是想着要完成任务,总是忙着赶进度,这是我上完此文后深以为憾之处,也是我的痼疾所在。

如果,我肯把大把的时间拿来让学生细细品读1-4小节,让他们从文字里去捕捉、体味作者的那份孤寂、焦灼、空虚及无奈,实在是比我说得面面俱到要有效得多。

如果,我肯再拿出大把的时间来让学生逐字逐句的研读和讨论6-9小节中的疑难句子,我想他们也一定能读出一些东西来的,即使他们的见解总是浅显了幼稚了片面了,但毕竟是学生自己的所思所悟,岂不比老师和教参的说教更为珍贵?

又如果,我敢于大胆取舍,只让学生研读1-4小节,将对6-9小节的理解改为反复诵读,直至诵记下来,允许学生存疑,留待将来去解答,不也是一种处理方式吗?何以我就那么热衷于把所谓的理解硬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呢?超越了理解能力的理解还能叫做理解吗?

我总以为,趟过了这条河,后面的河流也就能趟过去了。我没在意的是,在趟这条河的时候,我是背着学生过去,而不是放手让他们自己趟过去。至少,我该把学生放下来,让他们牵着我的手过河。

反复无数次的叮嘱自己: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研读,但我却总是失信于自己,然后再来反省、追悔。但愿此文之后,我能有一阵子不要忏悔!


反思三: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是“月是故乡明”板快下的一篇思乡散文,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个作者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对怀着对家乡深厚的爱。老舍从生活小处着手,从自然的一草一木入手,表达了对北平近乎母亲般的爱。而韩少功从在异乡的感受入手表达了他对故乡主题的定义,把思乡之情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学习《我心归去》之前让学生作了较充分的预习工作,让他们不停地朗读。这点在上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己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总体有如下几点:

1.在文章的脉络把握上还是比较有条理。从作者在异乡的物质条件入手,让学生归纳特点,大多都能用“豪华”、“奢侈”来表达,到在故乡的心理感受“激动”、“亲切”、“让人回望”,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