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作文网 -中小学原创作文中心。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作文 > 话题作文 > 渴望生活读后感

渴望生活读后感

投稿时间:2017-08-18 14:37:09 作者:吴洁 分类:话题作文 来源:书通网 我要投稿

他长相平平,红头发,还有个棱角分明的大下巴,这一点从他的自画像中就可得知。他更加不是绅士,偏执,粗鲁,大嗓门,惹人讨厌。他从不完美,甚至疯狂。正因如此,他一生得到的了解极少。他就是向日葵的作者梵高。

他到将近30岁时才确定将绘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此前他对自己的人生有过长时间的探索,先后从事多项职业,均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他坚信上帝的存在,想要以此去救赎那些难民。可是他们的生活仍然一层不变。最终他终于知道压根底就是没有上帝。但是他仍然继续寻找,未曾失望。可见,人生从来都没有灵光乍现、立地成佛的时刻,一个人心性的完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不日进,则日退。

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那才是他的生命。

梵高一生得到的爱少之甚少,但他却有一颗悯人之心,有博大的爱。他始终怀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在他眼中,一个穿着华丽的少妇与一个为生活艰难所迫而沦为妓女的女人,后者所展现的人类的苦难要有价值的多。他只画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给极少数懂的看。

梵高更是贴近自然的,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和自然一致。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一片大海和一角天空,都是严肃的主题,他们是那么的难以表现,同时又是那么的优美。

看看现在这个世界,这个急功近利的孱弱的世界,置身于车水马龙、霓虹闪烁之间,不复有独立思考和思想自由,我们少了梵高那股不顾一切的蛮劲。巴金说:名利主义哲学就像脚铐将我深深锁住,我始终不是我自己。我们这一代人很少有能幸免的,这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重担。也许我们不能像梵高那样。但至少,我们应该追求一点内心的自由吧,试图在心里打破那体制的束缚,学习一点他的勇敢。我想这便是《渴望生活》给我们得启示所在吧!

书通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