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网 - 课本习题,辅导练习,辅导材料等答案解析!
书通网logo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习题答案

时间:2016-11-09 来源:书通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题答案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但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你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在班上交流。

我国历史上有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的正面例子:

唐朝的魏征敢于直谏,他多次上书劝谏唐太宗。特别是贞观十一年,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谏太宗十思疏》。在这篇奏疏中,他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治国道,要求唐太宗牢记“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这些话没有胆量是讲不出来的。唐太宗毕竟是一代明君,对于魏征所言,他多能采纳,这有助“贞

观之治”。魏征去世,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从以上的记载中,可见证唐太宗对魏征的信任。

再如《左传》所载,鲁庄公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取得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胜利。

我国历史上进谏难、纳谏更难的反面例子:

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

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

战国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屈原,他早年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过左徒的官职。困主张革新政治,联齐抗秦,遭到朝中亲秦派的陷害,怀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一生两次遭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自沉。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题答案

揣摩下面的文字,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三题答案

指出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服衣冠,窥镜(早晨)

于是入见威王(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于齐(朝见)

2、我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

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

3、今齐地千里,百二十城(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圆)

有朋自远来,不亦乐乎(地方 )

出神,不觉呀然惊恐(正当,正在)

4、宫妇左右莫不王(偏爱 )

念此自愧,尽日不能忘(私下 )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四题答案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虚词“之”的意思或用法。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如果有兴趣,请把课文中其余含有“之”字的句子也找出来,辨析一下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1、之:结构助词“的”。

2、之:代词“他”,指徐公。

3、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之:代词,指代事情,指齐王纳谏这件事。

找“之”字句并辨析意义或用法:略。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五题答案

背诵课文。有人发现,《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法上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只要把握住这个“三”,背诵时就能避免漏句,你发现了吗?

邹忌所问的对象:妻、妾、客——人物三层;这些对象的心理活动:“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心理三层;齐王面临的对象:“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人物三层;进谏的三种情况:“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谏寡人”“谤讥于市朝” ——情况三层;进谏者将受“上赏”“中赏…‘下赏” ——奖赏三层;进谏的情况:“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进程三层;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