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乡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时间: 07-03 栏目:总结

1乡镇第一季度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按照《XXX县20XX—20XX年促进农民增收计划实施方案》(琼中办发[XXX]XXX号),我乡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农民增收工作,现将20XX年第一季度农民增收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第一季度农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一)年度增收计划。我乡行政区域面积共有127.2平方公里,辖管6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30个村小组,农业人口XXX人。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XXX元,完成全年目标XXX元的XXX%。20XX年预计人均纯收入达XXX元。

(二)第一季度农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1、瓜菜产业。全乡瓜菜种植面积XXX亩,产量XXX吨,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

2、裸花紫珠产业。全乡种植裸花紫珠面积XXX亩,产量XXX吨,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

3、粉蕉产业。全乡粉蕉收获XXX亩,产量XXX吨,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

4、木瓜产业。全乡木瓜收获XXX亩,产量XXX吨,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

5、养殖业。全乡养蜜蜂XX箱,产量XXX斤,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猪出栏量XXX头,产量XXX吨,产值XXX万元,人均纯收入XXX元;其他禽类稳定发展,如鸡,鸭,鹅。

6、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今年的橡胶价格较低,乡委乡政府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第一季度外出打工XXX人,较上年明显增多,为全乡人均收入增加XXX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农民增收工作制度。今年我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农民增收工作,始终坚持将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全乡工作重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定期召集驻村点长及干部汇报会和主要领导不定期下村点检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驻村干部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意识,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除传统产业橡胶、槟榔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种桑养蚕、养鹅、养蜂、冬种瓜菜等特色产业,发挥其“短、快”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1、抓好种桑养蚕工作。一是继续扩大桑园种植面积,20XX年全乡新增面积XXX亩,新增加种养户XXX户;二是加大桑蚕生产技术培训;三是抓好蚕房建设,目前乡政府已投入XX万元,用于建设公共蚕房的场地平整,全乡第一季度已完成新建蚕房XX间,正在施工建设的有XX间;四是抓好重点村、重点户建设,打造XX、XX、XX、等村蚕茧量突破万斤。第一季度,全乡养蚕XX批次,XXX张,产茧XXX斤,产值XX万元。

2、抓好养蜂产业。我乡一方面通过开展养蜂培训,提高养蜂农户饲养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沟通协调县扶贫办、县科协等单位,多方筹资,扶持蜂种,同时引导鼓励蜂农自己购买蜂种,进一步扩大了养蜂规模。截止第一季度,全乡共养蜂XXX群,蜂蜜产量XXX公斤。

3、抓好冬种瓜菜XXX亩,产值XXX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XXX万元;

4、抓好冬种瓜菜XXX亩,产值XXX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XXX万元;

(四)树立典型,加强培训。我乡在每村重点培育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致富能手和种养专业户成为农村经济的领头羊,带动农村一方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XXX期,培训农民XXX多人次,培训重点内容为我乡主导发展的产业,如种桑养蚕、橡胶割胶、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养猪、养鹅等,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贡献的实用技术。

(五)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春季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为发展好冬种瓜菜和种桑养蚕产业等做好硬件的保障,第一季度建设水利XXX宗。

三、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化、城乡化水平还很低;地处山区,长期受自然因素制约,农民增收渠道窄。

二是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少,缺乏敢于担当,敢于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人才,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我乡继续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定位为主要目标,统筹兼顾抓好群众路线教育、高速公路征地、风情小城乡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着重抓好几方面工作:

(一)保障增收,务必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借力“富民兴边”、“以工代赈”等相关政策,做好乡里人畜用水、小河流域治理工作。二是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危房改造、乡村公路建设等工程,切实保障增收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完成改水改厕等民生工程建设,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加入到增收工作中来。

(二)好中选优,继续打造“一村一品”工程

我乡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如番道的琼中山鸡、南流的小黄牛、道妙的种桑养蚕、山村的裸花紫珠、什太村糖蔗等是的强势产业,继续打造“一村一品”工程,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

(三)多面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方面积极配合海南电视台主持人在我乡XXX村传播文明大行动,以此宣传番道村的生态文明旅游。另一方面借助“XXX”建设工程,努力招商引资,多引进企业入驻我乡,为乡村解决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税收。

(四)整合资源,发力创建休闲小城乡

围绕我县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强化乡乡政府的职能作用,整合乡政府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乡墟环境、红色旅游的投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重点改善乡墟生态环境,招引企业和人才,逐步把XX乡建成休闲小城乡。同时抓好便文村整村推进工作,把XXX村改造成红色旅游目的地和乡村驿站。形成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2魏家乡20XX年上半年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万源市委、万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抓好农民增收,我们具体抓了以下工作: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增收

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我们站在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用投资的思路,经营的理念,不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抓手,帮助农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增收计划,落实了增收项目,无缝隙全覆盖对农民收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逐级逐户建立了农民增收台账,帮助农民算好增收经济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农民增收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狠抓项目,强化增收

(一)着力抓好农民经营性收入。重点抓好特色养殖业、林下经济等,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农民家庭经营增收潜力。

(二)着力抓好农民工资性收入。抓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服务,计划务工收入4700余万。加强与用工地区合作,开拓就业市场,挖掘就业增收潜力。

(三)着力抓好农民财产性收入。规范土地流转秩序,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大户,引导和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持续稳定获得收入。财政性收入17450元。

(四)着力抓好农民转移性收入261万余元。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加强对“粮食直补”、“生态补偿”等直接惠农政策的督促检查,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户。

三、加强领导,确保增收

(一)乡建立了领导小组。乡成立了以乡长邓涛为组长,分管领导蒲志斌为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增收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裴进负责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台账,全力抓好了农民增收工作。

(二)加强规范管理。将台账进行归档,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规范进行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严禁走过场,闭门造车的现象发生,确保台账数据真实可靠。全乡建立台账3239户。

(三)营造增收氛围。通过板报、召开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塑造典型,营造农民增收浓厚氛围,以点带面,让全社会、全人民参与到农民增收工作中来。

3新宁镇农民增收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切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协调,采取农林牧渔业并举,全方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现将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015元,至20XX年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9元,与20XX年同比增长25%。

二、主要做法

年,我镇重点围绕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林业、渔牧业、种植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较快提高。

(一)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增收。立足我镇实际,因地制宜改种市场需求旺、效益较好的特色农作物。通过抓示范、调结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等为主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改造低产田、提高栽培技术和复种指数,狠抓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至20XX年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5440亩,与20XX年同比增885亩,增长1.48%;总产量7362吨,与20XX年同比增263吨,增长2.56%。按当年价计算,20XX年粮食产值2129万元,同比增12.64%,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100元。

二是抓好银杏种植基地示范建设。自去年县委、县政府“211“工程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银杏产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生态农家乐和特色生态养殖,促进农民增收。全镇按照“三园一基地“(精品采叶园、精品采果园、精品观光园、优质育苗基地)和“公司+业主“、“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银杏产业。目前,全镇共种植银杏15000亩,基本建成林桐山村至圆井眼村、省道片、县道片、明月片四个银杏产业带,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500元。

(二)抓好养殖业促增收。20XX年全镇水禽产业完成麻鸭出栏108.23万只,白鹅出栏36.34万只,麻鸭保种2万余只(其中保护500只以上的大户5户,共保种5800只);全年生猪出栏4.83万只,存栏3.31万头;肉牛出栏0.2万头,存栏0.24万头。在大区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全年肉羊出栏1.78万只,存栏1.03万只;兔出栏2.47万只,存栏1.99万只,同时在老鹰岩村、黄泥沟村、五里桥村、林桐山村新建成现代畜牧生猪养殖小区各1个,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元。

(三)抓好生态林业建设促增收。重点抓好退耕还林等生态造林工程建设。20XX年以来,全镇共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万亩,发放现金补助1176.6万元,农民从中增加收入1176.6万元,实现农民年人均纯增收130元;

四)抓好劳务收入促增收。加强农民转产转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重点工程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就业门路。20XX年,多次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培训班5期,受训人数1200多人次;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多人,劳务收入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增加收入250元以上。

(五)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促增收。20XX年,我镇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等各类补贴支农政策,通过减负促增收。

(六)抓好秋冬种开发促增收。20XX年,我镇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调整秋冬季农业结构,改种市场需求大、生育期短、见效快的蔬菜等农作物及农副产业生产,广开增收门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全镇秋冬菜生产年均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秋冬菜总产值年达1700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我镇的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如下六个方面:一是随着我镇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耕作土地存量将会减少,传统种植的发展空间将变缩小;二是农业生产受干旱、洪涝及病虫害等自然因素制约,影响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农业生产投入还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转换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难度较大;四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粗放型经营现象严重,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五是我镇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工作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少,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六是农资价格上升不降,农民对农业投入成本高,农业经费投入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类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等。

四、今后的工作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农民增收的工作领导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完善农民增收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合理布局,做好规划。在强力推进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预留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空间,对接做好发展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规划,以项目实施来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建设,使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与全镇的区域布局相衔接,加快我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三)完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发展机制,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从事优势农产品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以及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等,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投入,建立重点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奖励资金,通过直补或协调信贷支持或招商引资等,对市场前景好、有优势的特色种养业品种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我镇特色农业产业。

(四)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环节,着力构建科技支撑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的作用,健全和完善我镇农业、渔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抓好特色农业示范点(片)建设,突出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示范和配套应用,推动我镇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调整结构,培植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打造四个银杏产业带的银杏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体制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抓好畜牧养殖业,多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六)加强农民培训及转移就业。要不断地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量化分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目标任务,多途径地有组织的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空间,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