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尊重孩子天性、差异性的“率性教育”理念为指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2014年开启了教学改革的序幕。群文阅读因其与“率性教育”价值追求的契合,也在此时走进了学校的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外国寓言故事”“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基于群文阅读理念,学校开发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单元课程。在这些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领悟文字背后的规律,感受蕴含于寓言这种文体中的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将寓言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2021年,经吉林省教育学院推荐,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丁嫄媛老师带着“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一门优质展示课站上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舞台,最终荣获第八届群文阅读教学研讨及优质课现场展示活动特等奖。
2分钟短视频看丁老师介绍《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链接如下:第八届小学群文阅读优质课现场展示活动特等奖课例: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丁嫄媛《走进中国古代寓言故事》_腾讯视频
教学年级
三年级
议题及分析
学生通过阅读群文《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亡羊补牢》,归纳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阅读这三篇寓言的出处,发现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作用,从而对“寓言”这种文体产生新的认识。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文本解读
《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都是中国古代寓言中的经典篇章,学生阅读这三篇文章,会发现其相同之处,如篇幅短小、历史悠久、以人物为主人公等。通过阅读这三篇寓言的出处,学生发现古人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其目的在于劝诫他人。经过这两个层级的学习,学生将对“寓言”这种文体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群文阅读,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
2.通过群文阅读,初步探究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 学生概括《守株待兔》《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篇寓言故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二:群文阅读,探究特点
师生活动
●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三篇寓言故事,将其相同点写在卡片上。
● 学生凭借卡片,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 本环节小结。
设计意图
● 学生阅读这三篇故事,会发现其相同之处,如篇幅短小、历史悠久、以人物为主人公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在阅读思考中,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环节三:群文阅读,探究作用
师生活动
●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三篇寓言故事的出处,交流自己的发现。
●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 本环节小结。
设计意图
● 学生阅读这三篇文章的出处,会发现寓言故事是古人为了劝说他人而创作出来的,不仅有趣,更加有用。
教学环节四:拓展延伸
师生活动
● 师生简要交流外国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 激发学生探究外国寓言故事的愿望,为后续的外国寓言探究、中外寓言故事比较研究做铺垫。
● 群文阅读材料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搭建了脚手架。在课内外阅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寓言故事,针对学情,教师采用“由表及里渐入靶心”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两组群文阅读材料,一组是三篇经典寓言故事,一组是这三篇寓言的来源,这些学习材料犹如火箭的助推燃料,不断为学生助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对寓言的认知从少到多,从模糊到清晰,从表象到实质,从繁杂到凝练。
● 问题开放性强,促进学生个性思考。本课只有两个中心问题,一是三篇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是读过第二份群文阅读材料,你有了什么新发现?问题的开放性如此之强,使得课程内容的设定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当堂生成,教师不做内容上的规定,只在一些关键点上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自己搭建知识框架,展现独特的个性思考。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