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说明文,所以在讲授之前应该就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做以复习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对于说明文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结合课文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说明文。
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要知道怎么抓住事物的特征。学习和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和领会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并且把它能够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另外通过课文的学习揣摩,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不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给读者以知识。所以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和体会。当然,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他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可谓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文章先概括介绍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前两自然段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之外,第三段说到中国石拱桥除了以上特点,还具有“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的特点。
然后进行分述,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式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
文末总结说明《中国石拱桥》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全文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思路很明晰。
第一课时讲清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处理完文章的总体布局,弄清层次即可。第二课时主要进行精读品析和鉴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为何要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呢?
这点必须要给学生说明,因为我们在说明文中选材要有代表性,要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这两座桥历史都非常悠久,然而虽都为拱桥,各自在结构设计上又分别有不同的特点,两个例子互相补充,互相说明,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这里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行整理加以区分说明。
关于说明方法的识别和运用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难点,当然在这节课上也不例外。在分析的过程中,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可以放在赏析语言的时候同时进行处理。
1、“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石拱桥的形状突出了形形式优美的特点。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楚,真实有力的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其中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推测,这样说防止了说明的绝对化,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m,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其中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数据才更符合实际。
4、“唐朝的张卓说冤枉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荐,这里使用了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5、“桥长265m,由11个半圆形的施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m到21.6m,桥宽约8m,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列数字准确,真实地说明了卢沟桥非常雄伟的特点。约合几乎可让学生进行分析。
6、“永定河发水时来时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南河低于卢沟桥作比较,说明其结构坚固的特点。
7、“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使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拥,有的……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将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描绘得非常形象逼真,极具动态,也充分展现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
课外作业除了安排课后习题之外,可以补充让学生进行一个片段练习,进行说明文的一个小写作,比如写写家乡的桥啊,写校园一景啊,都是可以的。这节课总得来说作为说明文的单元开篇课文,总体还不错,学生掌握和理解也比较容易,不是太费劲,可以将方法运用到下一课《苏州园林》的学习上。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