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幸福与尊严(你会选哪个)

幸福与尊严(你会选哪个)

时间:2022-11-14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有人说,活着,就是幸福。但如果没有质量地活着,幸福吗?到底该如何选择,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权衡。

1、生活质量的高低,真的和幸福有关

在护理院,经常看到需要用轮椅推着才能外出、才能走到大自然中去的老人。在家属或护理员的帮助下晒着太阳,无需多言,他们是幸福的。而有的老人,任凭怎么指点、怎么说话,依旧是一脸的面无表情,木然地坐着。任尔东西南北风,都与他无关。这样地活着,幸福吗?

有的老人,只能终日躺在床上,插着鼻饲,无法下床,更别说看外面的世界,眼神是涣散的。在他的眼里,完全没有白天黑夜的区分。有的只是每天的睡眠和要人帮助才能进行的翻身动作。这样的病人是无奈的 ,他们幸福吗?

因为压力、因为焦虑、因为种种心理因素,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或许,某一天会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们中就有人正遭受着无法深睡的困扰。这样的睡眠,不幸福。

最近,传来韩国影星崔雪莉患重度抑郁症跳楼自杀的消息,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再往前溯,张国荣、乔任梁、陈百强、陈宝莲,韩国的有:安在焕、崔真实、张彩苑、金智厚等影星,一个个都是那么年轻、那么大有作为,却都在抑郁症的肆虐中终止了生命。

据相关抑郁症调研报告的调查,世界上约有4亿多的人患有抑郁症, 而且,这一数字还有上升的趋势。

这些抑郁症患者或许在压力、焦虑中经常感到失落、睡眠障碍、焦躁、痛哭、甚至酗酒。站在窗口、阳台上,只要张开双臂,就感觉自己能飞起来,严重的会经常想到死亡这个字眼,觉得离开是最好的解脱。

能酣睡,对无法入眠的人来说就是幸福,而对整日只能昏睡的人来说,能自由出入行走,便是幸福。

幸福,有时真的很简单,或许因为你站的角度不同、遭遇不同,就能有对幸福不同的诠释。

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加上不同的境况,赋予了人们不同的生活质量。而不同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二、有尊严的活着,才是幸福的

在“中国经济学人”的公众平台上看到拾遗的一篇文章:《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让我陷入了沉思。文章中的观点和做法,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和讨论。

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遂发起成立了“临终不插管”俱乐部。那一刻,她没有想到,这会变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罗点点携手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创办了中国首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放弃无用的治疗,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而不是用“插管”“电击”等方式不要‘被活着’,那样做,除了痛苦,毫无意义,这便是罗点点们的宗旨。

在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下,俱乐部和公益网站日趋成熟,正被更多的人接受。而在美国,早就有“生前预嘱”的美国法律文件。“他们讲究和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而是用最少的治疗,实现最好的生活品质。”而最好的生活品质,体现的不正是大家追求的幸福吗?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得知她们倡导的“尊严死”后,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医院遵嘱,在她病重离世之时,没有进行过度地治疗,她在昏迷后飘然仙逝,神态祥和。她是被“生前预嘱”帮到的第一人。为此,罗点点很感动。

同事的父亲亲九十有二,因身体疼痛难熬送到医院救治,被告知,胃癌扩散到全身,医院婉拒。已十多天吃不下东西,来到护理院后,挂点滴维持生命。疼痛袭来,便大声叫唤。家属不忍老母痛苦,让医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给予老母服用安眠药以减轻痛苦,但还是被拒绝。

三、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个选择

美国人约翰逊说:“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过度治疗。”让病人在家庭亲情的温馨陪伴中,安然地离去,才是最好的送别方式。而不仅仅是用尽各种现代医学,让其被动地活着,或不作为地让痛苦啃噬着病人的躯体而不采取似乎是不人道的方法。那样,谈何幸福?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愿我们都能理智地看待和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的选择,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最亲的人道别,让即将逝去的亲人能在没有痛苦的安睡中离去,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才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如是,勿需多言,却还要我们走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小编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