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来人”告诉我,到大学就轻松了。迈入大学后,发现根本不见“轻松”二字的踪影,“茫”和“忙”始终萦绕着我。
离开父母庇护的我,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跨越1365.8公里来到*财经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美好,一切又是那么陌生、迷茫。步入大学大门的第一天,我为看不懂学校地图而困惑,因打扫满屋浮尘的宿舍而忙碌;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周,我为寻找不到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而迷茫,因每节课抢前排而忙碌;拥有大学生身份的第一个月,我为是否参与琳琅满目的校园活动而纠结,因处理新的人际关系而身心俱疲……
对于我来说,如何适应宿舍生活是一个艰巨的问题。从未住过校的我对宿舍生活充满了期待,幻想着如何同舍友在深夜密聊、如何一起吃饭玩耍。但现实是残酷的,幻想仅是幻想。我们的作息时间不一样,深夜不存在聊天;吃饭偏好不一样,经常凑不到一起;处事方式不一样,沟通经常出问题。更让我难以适应的是公共的洗浴间和洗漱间。早上起来洗漱得靠眼疾手快,才能占到位置。夏天洗澡也是如此,出水量大又暖和的洗浴间是“稀缺物”,也是需要争先恐后的占位的。
夜深人静,隐藏所有情绪,开始回忆白天自己和舍友的相处,想要从中找到相处方式的更优解。相比于高中的学业繁重,大学如何与舍友的相处更让我迷茫。在一次次的反思与总结中我仿佛找到了走出迷雾的方向。是我对于宿舍生活期望太高,与现实的落差太大,作茧自缚。当我放低心理预期,专注自己的生活,怅然若失也灰飞烟灭。
茫茫茫。
学校的社团、部门迷人眼,不知该加入哪个。面试失败后,开始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再稳重镇定一些就会通过面试。通过高中三年才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的认知,那段时间被一次次打破。新的学习环境、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班级……大学中处处面临选择,所有选择都由自己做主,这是大部分人向往的自由。而我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相似,这样突如其来的自由使我恐慌。之前在父母、老师规划好的道路上走惯了,忽然走入一条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烟雾弥漫在四周,身边没有熟悉的人,身后传来催促我向前奔跑的声音。迷茫成为我脑袋中的主旋律,不知选哪条路,不知方向是否正确,不知何时才能摆脱迷雾。
忙忙忙。
忙的奇怪,忙的必须。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表来收集相似的信息,社团的会议用时10分钟,路程半小时,还有各种策划案、文案、值班排着队。作为学习委员,也需要催同学交材料,材料中出现的错误千奇百怪,都需要跟同学沟通改正,由此到半夜了还在编辑当天活动的文案。既然避免不了忙,如何让自己更有效率的忙,如何忙的更有收获,成了我常常思索的问题。帮老师拿资料的路上顺便拿自己滞留已久的快递,参与举办活动时记录活动要点,对于材料要求进行重点标注和提示……在自己不断的摸索中,逐渐适应大学的节奏,学会了苦中作乐,找到了省去麻烦“潜规则”。大家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磨去我们的稚气。在“忙”中磨练了我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了我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
“茫”与“忙”是在大学中悬于我头顶的大字。愿我可以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前进,活出自我。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