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
B.《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
C.《松鼠》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它节选自《野草》,作者是鲁迅。 |
B.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
C.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抒发了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
D.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的一篇童话小说《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 |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直接判断即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故A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小题1】选出对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景物,充分体现百草园之乐。 |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
C.该段从形、声、色、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
A.作者写了泥墙根一带的诸多动植物,有动有静,有详有略,恰到好处。 |
B.本段描写是先详后略进行的,也可以说描写是从具体到概括。 |
C.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非常新奇。 |
D.作者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两个“不必说”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
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现代文阅读【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百草园里的所有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B.本段描写是先略后详进行的,也可以说描写是从概括到具体。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先解释原词词的意思或内容。在解释替换后词语的意思,最后写这个词语表达不出这个意思,所以不能替换。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①李不言, 。
② ,文武之道也。
③但愿人长久, 。
④ ,故能成其大。
⑤有则改之, 。
⑥ ,蟋蟀在这里弹琴。
⑦杜甫《登岳阳楼》中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描写洞庭湖壮阔生动景象的诗句是: , 。【答案】
①下自成蹊
②一张一弛
③千里共婵娟
④泰山不让土壤
⑤无则加勉
⑥油蛉在这里低唱
⑦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默写,名著导读【解析】
试题分析:直接填写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蹊 ”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还要注意“杜甫《登岳阳楼》中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描写洞庭湖壮阔生动景象”等命题理解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累在回忆录《一面》中对鲁迅作了三次外貌描写,这三次描写都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突出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
B.《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北宋的文学家张岱。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抓住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兼雅趣与谐趣于一体。 |
C.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月迹》一文线索清晰。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思路展开;全文重点是寻月亮,富有童趣,想像丰富。 |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按时空顺序状物写景,插叙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与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形成对比,有力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 |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选项中都是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根据各个选项,回顾作品的相关内容,分析判断。B张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B错,故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简介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
B.《黄河颂》是一首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
C.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
D.《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
试题分析:根据所读所记,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和有关知识,梳理有关情节,比较判断。D错,都德是法国作家。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