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小学英语教学的新起点
包天仁
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已经接近尾声,参与的教师数量众多,仅省、市、县教研员的人数就达七十多人,会议给在座的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本届观摩课的质量很高,专家的点评和参会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比较直接,尖锐,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
关于小学英语,由于时间有限,我重点阐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的小学英语教学目的要进一步调整。目前小学外语教学的目的、兴趣、路子和基本原则都有问题,小学英语教学依然被误导,争议极大。小学英语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历史课,而是语言课,主要是为了学好语言,并用语言进行交流。无论以何种方法和方式,教师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到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必须打好“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小三角,基本技能是大三角。我们的教学须以内容为主,提倡输入型教学,首先须解决学什么、教什么的问题。语言形式首先是输入,然后是储存,再是内化,最后是提取和应用,这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定性,我们是单语教学(mono-lingual),不是多语教学(multi-lingual),我国各地中小学所谓的“多语教学”其实属于双语教育(bi-lingual)。“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不同,“双语教育”指的是教师在自身文化和语境与学生相同的情况下教授外语,如中国英语教师在中国的语境下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来教授英语,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好英语;而“双语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自身文化和语境与学生不同的情况下教授外语,如汉语教师在国外的语境下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来教授汉语。
美国现在的现代外语课程标准可归纳为5个“C”,即communication, cultures, comparisons, connections, communities。我认为,美国的课标要比我国的标准详细一些,比如第三个“C”——comparison(比较),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因此英语课堂需要翻译,需要使用母语,否则学生就无法掌握翻译能力。
英国基础阶段的各种课标的关键词只有3个——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和理解(understanding)。对此我非常赞同,而我国倡导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做任务,那是“手工课”或“活动课”或是课外大作业,并不是“教学课”要做的事情。
根据以上小学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可知,我们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设计需要具体可行,针对学生、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来进行设计,不能把目标设定得太多,觉得目标越多越好。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阶段根本不适用。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中小学还没有该方法成功的经验和体验。好教师应该学会改写、活用教材,调整教学方法,不能总是使用一种方法,更不能使用已被摒弃的任务型教学法。
另外,风靡一时的“学案式教学”,并没有被普遍承认和提倡,该教学方法倡导题海战术,增加学生的负担,使教师的作用边缘化,因此该模式也应该摒弃。
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能(aptitude)的培养。学能包括四个要素——拼读能力(phonetic decoding ability)、语法敏感性(grammatical sensitivity)、归纳能力(deductive ability)和记忆能力(rote-learning ability或memory ability)。记忆能力有四种——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长期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如果学生能掌握这四种记忆能力,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获得成功。古代的孔子也提倡记忆,他指出记忆包括理解记忆和记忆理解两个方面,不见得要先理解了才能记忆,也可以先记住了再慢慢理解。
英语教师要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否则所有的输出和内化都达不到效果。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更谈不上输出。所以,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具体的教学步骤不要太多,而且需要量化,每节课目标明确,设计三四个步骤即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谈到教学步骤,提出课堂教学需要预习(preparat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和产出(production)四个步骤即可。
(二)应给学生们更多机会。目前课堂上还是教师太过强势,其实上课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三)上课应注重输入。要重视语音、词汇、语法和话题,这些要显性地(explicitly)、自下而上地(bottom-up)、演绎式地(deductively)、循序渐进地教授。但无论哪种方式,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并且要落实到位。
(四)教师上课不是表演,须“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孩子到十岁左右开始,就不应该以口语为主,而应侧重于读写技能的训练,由自发学习转为自觉学习。
(五)外语教学须充分考虑到目的语的应用,但在呈现、改错和发出指令时须适当使用母语。语言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语言转换(code switch),即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
(六)课堂和课外的改错(error correction)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采用学生自己改、学生之间互改、教师改等多种方式。改错是语言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七)反对不教音标或把音标教学复杂化。全国现在二十几种小学英语教材都淡化音标教学,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另外,音标教学复杂化是用很多符号来标注并教授48个音标和26个字母。全世界多年来已经尝试过这种所谓的“直拼法”,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例子。模仿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全靠模仿不行,外语学习应先学音标,用音标规范发音,纠正模仿上的偏差,让学生尽早掌握拼读能力。
(八)电脑课件的使用须得当。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资源,教师是学生语言学习最好的榜样。语言教学的四个标准是:精确、流利、得体、复杂。其中,准确应放在第一位。
(九)教学须注意阶段策略。每个阶段都须有预设和生成,并注重预习和作业的布置。
(十)学生座位的设置应注意。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学生面对面坐的效果其实并不好,相较于让学生和教师面对面的效果差四到五倍,因为如果采取学生面对面的座位设置的话,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十一)我个人反对分重点班、普通班,在学校里分实验班(尖子班)和普通班,不赞成分层教学、分班教学和走班教学,这些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并不是“因材施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教学方法。
(十二)小学英语应把课堂、课外更有效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更多的交流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动力(motivation)。另外,我们现在小学教学阶段的“学习测评”往往自主命题,而且全部使用综合能力测试和水平测试的形式来考察学业成绩,这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在我国,考试形式的不当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考试形式须研究到位,不要用错误的考试类型和方式来考评我们的教学和学生。
(十三)应提倡课堂上精讲精练。小学英语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因为小学的阅读课并不是为了得到信息,而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课堂上的阅读和平时的阅读不同,阅读训练和考试也不同。到底如何精读和泛读,老师们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十四)小学英语所有的情景设计都是假设环境的(de-contextual)。在我国,是不能谈外语交际能力的,也不要说“真实的交际”,应该是“接近真实的(near authentic)交际”。
目前我国的语言教学,包括母语教学和英语外语教学的主要问题还是教师问题。小学英语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提高教学基本功。
总而言之,我国的小学英语,与时俱进,前景广阔。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