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寒假新时空答案(8校长解析2022年寒假设计方案)

寒假新时空答案(8校长解析2022年寒假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11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受访校长名单

(按小学、初中、高中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瑛 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市青年拔尖人才”、“市首届骨干教师”

刘惠萍 东风西路小学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石家庄市管拔尖人才

王彦玲 北新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石家庄市首届骨干校长

李彦波 石家庄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教学副校长,“石家庄市骨干教师”

任克茵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河北师范大学特聘专家库成员

董羊城 石家庄市28中党总支书记、校长,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石家庄市十大知名校长、“市管拔尖人才”

赵晓娅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教学副校长,河北省优秀教师学科名师

宋泽亮 石家庄二中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第八批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安迪

周六开始,石家庄市中小学将陆续正式放寒假。今年寒假自1月15日至2月28日,为期44天,超长寒假叠加“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又被禁止在假期组织学科培训,此背景下,孩子们的学习该如何抓?又该怎样度过这个超级寒假呢?

近日,8名校长智者见智,强调“做好‘计划’是法宝”,建议学生把寒假“规划‘订’起来”,且“计划”强调亲子互动,彰显“五育并举”鲜明特色。

方案大同 理念小异

8名校长认为,做好寒假“计划”是法宝,寒假前,规划一定要“订”起来。王瑛、王彦玲说,作为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好假期计划,分时段、分科目,将学习和生活都作出规划,越细致越好,特别是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也要在计划上体现出来。计划中可以写上家长肯定的评价,鼓励孩子持之以恒。李彦波建议家长利用假期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和习惯,和孩子一起完成计划,让享受成长形成习惯,让学习成为自然,让亲情和谐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

董羊城强调,学习计划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作息时间,贵在适合自己,贵在坚持,贵在可操作、可评价,贵在行之有效。宋泽亮给高中生的建议是,今年寒假做多元规划,即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开展红色研学,传承革命奋斗精神,强化报国担当志向;利用春节最美节日,研习传统美德美事,陪伴老人问候老师,孝道传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两项运动爱好,固定时间陶冶情操;基于疫情防控保护,走访寻找榜样亲友,借力形成目标引领。

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

学习上,王瑛认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更是法宝。她说,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某些天赋和才能的萌芽,利用“超长”假期,鼓励孩子多一些兴趣爱好,如乐器、声乐,舞蹈、绘画,球类、跑步、游泳等,既可修养身心又能提升体质体能。东风西路小学给学生留的特色寒假作业之一是阅读,刘惠萍说,家长与孩子约定好家庭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名著,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素养和人文情怀。

王彦玲说,寒假作业根据各学科特点温故而知新,语文可听新闻、多读书、勤练字;数学要强化运算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英语应大声诵读,积极阅读。另外,建议家长用心选择2-3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从孩子兴趣出发,阅读能拓宽知识面,提升思考能力和格局,实现知识的储备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也是提升孩子气质的重要手段。李彦波提醒学生寒假里要注重温故而知新,除了写一些必要的作业以外,不妨根据孩子的情况不同,做不同的“温故”学习活动,例如,背一背乘法口诀,读一本孩子能看懂的数学科普读物。

任克茵说,“四自主 四环节”是学校始终坚持的教育模式,即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生要尊重独立自主完成作业、自主管理好手机、管理好体质、管理好情绪,并参加“自主学习小组”,培养团队精神。

董羊城建议同学们除了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一定要做一个清醒的学习者,静下心来盘点这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薄弱学科和短板所在,查漏补缺,分类、归纳、整理,厘清各类知识和问题,并养成及时梳理、总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思维体系好习惯,利用寒假为新学期蓄力赋能。

再有就是重视“问题本”的使用。董羊城说,学习源于思考,思考源于问题,学习的进步源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在寒假学习中要将问题及时记录在“问题本”上,并将解决的方法、思路进行整理,问题本是同学们未来学习的宝贵资源。

赵晓娅也建议家长首先要督促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此外可以再做一些针对性的复习和预习,补短板,获新知。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一定是孩子遇到困难找不到成就感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出现,给予鼓励、关爱和支持,帮助反思总结、解决困难,也可以联系学校老师寻求帮助,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动力。

宋泽亮副校长强调高中生“自主学习、用以致学”,他建议学生学习计划结合学校安排,先做复习作业再做预习作业,探究作业贯穿整个假期。结合作业总量,匹配时间分布,学科间作设计,注重主科倾向。深度思考整块预留,浅层识记零散分布。制定每日计划,按时按量完成。避开答案干扰,遇困留作思考。其次是结合自身特点,补偿弱科,建议立足学科感悟,参考考试分数,对标学科素养,钻入课本研修,回看课堂笔记。

适当留白 唤醒孩子内驱力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王瑛呼吁寒假里家校共同为孩子搭建成长的空间与舞台,去体验探究,增强创新精神;去热爱生活,发展健康的闲暇爱好;去认同自我,具有坚毅的心理品质。让孩子们扎实走出最美寒假印迹。王瑛说,长假难得,家长闲暇之余,可以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和图书馆,一起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一起运动奔跑,在“体育”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刘惠萍说,学校要求孩子们在寒假中拾起爱好,开启自己新的“成长年轮”,为此设计了亲子劳动、亲子读书、亲子运动、拾起爱好和家风塑造等活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童年,家长要淡化对应试、对分数的刻意追求。”刘惠萍倡议这个寒假“让孩子们在更多的艺术审美体验中度过,让孩子在旷野上奔跑,在运动场上流汗,让孩子们的精气神汇聚在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中,让寒假成为孩子们积蓄力量的重要时光”。

王彦玲建议孩子们结合传统节日,普及春节、元宵节、二十四节气等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参观爱国主义、科普创新、历史文化等主题场馆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更加实用、更加综合、更加中国的知识。

李彦波注重孩子素养的提升,他说,如果能有乐器、运动类的特长,假期给了充分的时空,另外建议家长参照网络素材,和孩子一起做一个简单的科普实验,和孩子一起到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音乐厅,在欣赏中熏陶自己。

任克茵透露,今年寒假,学校将开展校内寒假托管服务,针对有需求的家庭,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合理安排作业辅导、阅读指导、文体活动等,开放篮球、乒乓球、滑雪、滑冰、游泳、书法以及美术、音乐类等各类场馆,丰富孩子们托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她说:“家长不应把假期当学期,而应给予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董羊城认为,寒假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赵晓娅说,寒假里学生到爷爷奶奶家小住两天,参加一些亲朋好友的聚会等活动,可以体验亲情学会感恩;也可以给孩子适当自由安排的时间段,让孩子放松投入的健康的“玩儿”,因为“适当的留白更有利于孩子内驱力的唤醒。”

小编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