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建材市场调查报告(《绵阳市建材科技行业调研报告》)

建材市场调查报告(《绵阳市建材科技行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2-21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2022年绵阳市建材科技行业调研报告》

一、绵阳建材行业整体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绵阳拥有大大小小建材企业500余家。其中(略)。总产值约69亿元,平均每户企业产值约1400,总的来看,一方面我市绿色建筑创新技术产业“绵阳造”产业链相对较弱,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单一、产能落后、创新不足、能耗较高、同质化竞争严重、抗风险能力较弱。

另一方面,近几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了几家具有示范意义的规模化企业。如ALC板企业(建成三家),其产品技术国内领先,规模大,智能化高;又如灿坤建材的烧结砖瓦绿色低碳转升级,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再如春之星建材科技积极探索工业副产磷石膏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高精度石膏建材,霸下哒科技利用建筑垃圾和农村秸秆粉沫制备再生砼隔墙板和再生砼透水砖系列产品初试成功。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行业影响

国家对“房子是用来住”的属性定位,房地地产行业开始疲软、市场不景气、开工量不足,对建材产品的需求疲软。如产能置换烧结砖瓦行业,我市现有60家左右(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年产能均在6000万块标砖(折合10万m3)以上,半数以上企业开工不足;又如ALC条板生产企业3家,年产能约100万m3,绵阳本地消纳产能不到1/5。

(二)“放管服”政策影响

政府的“放管服”改革,行业主管部门缺少制约性规范性规范文件,实际上降低了建材产品的准入门槛。相当部分企业连型式检测报告都没有,更没有通过必要质量认证。给部分建材企业以低价、劣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进入市场提供可乘之机,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三)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

目前建材企业规模较小,而且分散,产品质量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能力不够,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的推行,对建筑工筑工业化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很难通过自身的资金积累购买重型装备实现转型升级的需要。

(四)制造成本上升影响

随着国家环保产业政策推进,以及人力资源上涨,加之技改、创新等的持续投入,企业产品成本不断攀升;导致部分优质建材产品有价无市。

(五)议价能力弱

建材采购方坚持低价中标原则,部分建材企业不得不在价格和资金垫付方面作出让步。项目材料款拖欠严重,导致部分建材企业资金流困难,严重制约建材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发展和创新。

(六)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不足

部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执行的是企业标准,未能进入工程造价信息网;同时对建设领域新技术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导致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七)低价竞争埋下隐患

个别平台公司对工程质量检测专项费用要求下浮6作为控制价,低价中标形成的市场价格已低于三方检测机构的普遍行业综合成本,低价竞争的结果给某些建设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三、对行业主管部门建议和希望

(一)建议规范行业监管

加强建材科技行业监管,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制约性指标。对于符合51类绿色建材分级认证的产品,加快推进认证活动;对未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明确其技术要求,委托行业协会对相关建材产品登记备案。

(二)开展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引导我市范围内从事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以及配套组成材料的生产、销售企业的定型产品或成套技术进行全部性能指标检测,取得型式检验报告,建立基本质量保障措施。

(三)以质量为抓手,建立产品质量溯源标识制度

51类绿色建材分级认证的产品,进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均应提供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以及二维码信息化溯源标识。保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杜绝假冒伪劣。

(四)以质量促发展

补齐短板,达到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一批优质的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部品部件企业,推动我市绿色建筑产业创新技术“绵阳造”产业链协同发展。

(五)加强全过程工程监管

加强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等过程监管。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检查验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严把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关。

(六)政策支持

发布《绵阳市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公告》、发布《绵阳市绿色节能环保建材推广目录》、组织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开展建设领域“四新”技术(产品)技术论证、编制技术标准和计价定额、提供城乡建设领域新技术信息服务。加强建设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鼓励和引导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优先选用《目录》内产品。

四、对行业协会的建议和意见

(一)作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协会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平台,构建产、学、研、政桥梁与纽带。建立我市及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技成果库,搭建高校建材科技成果库的转化应用平台,推动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创新发展。

(二)当好政府的助手

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绿色建筑标识授予、撤销和运营管理评价机制;“走出去、引进来”,考察学习外省市及省内兄弟市州的先进经验和办法,协助政府部门开展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政策交流。为政府主管部门保温节能施工过程监督和绿色建筑竣工验收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协助政府部门完成上级下达的装配建筑和绿色建筑任务指标。

(三)当好政府参谋

开展行业基础资料、行业信息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企业发展实际提供指导。

(四)服务会员

创办会刊、网站,发布行业信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举办“绵阳造”绿色建筑创新技术集群品牌建设示范企业的“川渝行”、“德阳行”等宣传推广活动,推动“绵阳造”企业集群出击,提升“绵阳造”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全方位营销“绵阳造”建材科技名片。

%0

小编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