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通讯员 孙颖
“在渠首拦河坝合拢时,河水奔腾咆哮,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跳进冰雪未消、寒气逼人的急流中,筑起人墙,臂挽臂、手挽手,挡住了汹涌的河水。”11月21日,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线上升旗仪式,少先队员们分享红旗渠故事,讲述对红旗渠精神的感悟。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我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发挥组织化、网络化、实践化育人优势,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引领一代代青少年传承红旗渠精神,从中汲取闯关涉险的力量。
“红旗渠精神”成青少年口中高频词
削平山头1250座,开凿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十万大军战太行”的人间奇迹,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就是一本大书,蕴藏着永无止境的精神力量。
河南共青团实施“三大精神代代传 争做出彩河南人”暨新时代中原青少年同心筑梦工程、“薪火”工程等项目,将“红旗渠精神”教育内容纳入团干部、青马工程等培训课程,在各级团组织持续开展系列主题团队日、主题宣讲、主题读书等活动,实现红旗渠精神教育常态化。
团干部教育培训中,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馆是必选打卡地;主题团日活动中,团员青年体验推民工车、抬太行石、打开山锤等项目;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红色专项、志愿服务大赛中,“红旗渠精神我来讲”“追寻红色足迹”“情筑红旗渠”等项目层出不穷……青年学子争相用自己的方式,让红旗渠精神闪耀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大家口中的高频词、关键词、主题词。
大学毕业后,冯欢选择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做一名青年教师;已成长为红旗渠干部学院团委副书记、林州市青年讲师团成员的她说:“我要当好红旗渠精神的坚定传承者、有力传播者,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老一辈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故事。”
讲好属于青少年的红旗渠故事
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青年干部牛琳琳是名“渠三代”。作为河南青年讲师团成员,如何把红旗渠精神讲进青少年心坎里,她可是没少下工夫——同一内容,准备十几种不同版本的解说词:给党员干部讲,侧重党性修养;给企业青年讲,侧重科学管理;给少先队员讲,侧重故事性。工作之余,她还发起成立一支红旗渠故事会志愿服务队,与二三十名团队成员一起,自发走进学校、乡村、机关单位,广泛宣讲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部青年教师李媛是一名“渠四代”。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红旗渠故事,作为一名青年讲师团成员,李媛常去拜访修渠老人,了解他们在修渠岁月艰苦奋斗的故事。
像牛琳琳和李媛这样身体力行宣讲红旗渠精神的青年,在林州还有很多。河南共青团突出青年化引导,不断吸纳红旗渠精神讲解员、红旗渠干部学院的优秀青年代表作为青年讲师团成员,将红旗渠精神宣讲融入“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四进四信”等宣讲活动,组织红领巾讲解员进景区,培养优秀“小小讲解员”,形成红旗渠教育新模式。
河南共青团编写《红旗渠精神代代传》青少年读本,故事化阐述红旗渠精神,在全省大中小学校、青年之家发放使用30万余册;覆盖全省2000余万名青少年的团属政务新媒体矩阵,推出系列文章、视频和示范团队课,在线上掀起学习热潮。
在实践中感悟精神伟力
红旗渠精神不只在听到的故事里,更在脚踏实地的寻访和实践中。
将把红旗渠打造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春寻访”“红领巾寻访”打卡路线、“豫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实践基地,2020年以来覆盖35万余名青少年;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与信仰对话”等活动,充分发挥仪式教育、实践教育作用,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弘扬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传承。
作为在红旗渠畔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秦晨凯经过10余年走访,已撰写15万字左右的红旗渠烈士吴祖太传记初稿;“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陈刚多次深入红旗渠纪念馆参观学习,在红旗渠精神鼓舞下,他曾第一时间带队参加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奋战十个昼夜,如期交付施工难度最大的医技楼。
团省委负责人介绍,河南共青团将充分挖掘红旗渠精神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青少年红旗渠精神系列学习课程,加强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宣传阐释,推动“青春寻访”“红领巾寻访”红旗渠精神线路提质升级,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团结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力谱写“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答卷。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