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教学谈)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教学谈)

时间:2022-08-26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对于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学生们往往难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师们在处理这本选修教材时,也多是在课堂上讲解文言知识,课文内容,而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他们的方法却不是很多。究其原因,有两种:一是学生不知如何去欣赏;二是教师不知怎样去指导欣赏。指导欣赏的方法不到位,欣赏自然就难以落到实处了。这种情况,积重难返,现状堪忧。

本文作者:陕西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咸阳市育才田家炳中学科研主任王卫涛(中)

其实教师们也挺郁闷:我讲了呀!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已经讲了许多的诗歌散文,可学生们拿到一篇新的文章还是不会理解欣赏,我有什么办法?我要说一句老师们千万别上火的话,那就是:因为你的“讲”才让学生“懒”,进而什么都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一直在讲解,学生就很被动,“反正你说了算,至于我怎么想,你也不重视”,这是他们在“你讲的课堂”的普遍心理。如果突然有一天你不讲了,让学生自己去欣赏,他就会一是想法少,二是不会说,那种“要求欣赏”又能从何谈起呢?这就如同一些爷爷奶奶带孩子,一直在给他们喂饭吃,突然有一天,爸爸妈妈却要让他们自己吃,完了还要问他饭菜搭配如何,味道如何一样,孩子们能给出满意答案才是怪事呢!

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要学会“个性解读”

从文本诞生的那一刻起,解读文本就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读者在自我见识、素养、观念的影响下,所看到的应该只是受到自我局限的自我见解,所以说,文本的解读应该是多元的。教师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应该再把教学参考奉为圭臬,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今天的现实却是,教师多在照本宣科的按照教参(他人)的解读来讲解,毫无自己的见地。教师没有赏析见解的照“参”上课,又怎么可能让学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去表达呢?

也许有教师会问:按你的说法,是不是课文的解读就不必要统一呢?我的回答:当然不是了!

钱梦龙先生说:作品的意义有它的相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参考教参,但又不能“惟教参”论。而所谓“个性解读”就是要求教师在阅读文本时要有 “独到” 的见解,将“不确定性”作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们要能读出的自己眼中的那个“哈姆雷特”,还要引导学生们也具备这种“独到见解”“独立思考”的能力,去发现自己眼中的“那一个”,最后还能得出作者塑造的“这一个”,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了。所以,教师们备课时就先要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而要得到这一个“哈姆雷特”,教师们自然要学会“个性解读”。

文本解读就是要从“一千个哈姆雷特”中找到那个最“哈姆雷特”的“一个”。当然,课堂上的解读就要着眼学生,适度得当,给出符合学生年龄认知和教育教学目标的有价值的解读,不能一味求新求奇求偏求怪,否则,也就偏离了语文课堂的“初衷”,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王君老师说:课堂教学就是把文本细读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程序。余映潮老师说读文本,要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语文教师要做到个性化的“解读文本”,就一定要“裸读文本”。拿到文本,仔细品读,记下自己的感受和疑惑,再去查找资料,寻找答案,进而确立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就会在课堂落实“个性化解读”了。而有了“个性化解读”也就进入了欣赏的大门了。

教师要懂得“抓点带面”

诗歌散文的教学能够选择的知识点会很多,也很杂。教师在教学时就得有取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逮着啥就讲啥,毫无规划,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实际许多老师的课都是这样的,他认为重要的东西太多了,都想讲给学生,都想要学生掌握。这就像一个“贪心”家长,想把啥好东西都给孩子,有没有用暂且不管,需不需要也不去问,总之给他就放心了。只要我放心就万事大吉,其他的那是你学生的事,不是我的事了,也找不到我的事,这就是现在许多老师上课内容太多时的心理。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课堂取得实效呢?那就要老师们在课堂上做好“抓点带面”。“点”的选择,因人、因文而定。诗歌教学的点可以是某一“意象”,某一“景物”,某一“词语”,某一“情境”等。把这些“点”教师要做规划,可以在一首诗中研究多个“点”,也可以根据各个“点”选择不同的诗歌来进行落实。散文教学也要通过抓“点”进而带动“面”,散文中的“点”可以是“事件”,可以是“景物”,可以是“人物”,可以是“写法”等。课堂上先让学生找出这些“点”,把这些“点”在同一文章或不同文章中落实,进而再去整体理解欣赏,也就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目标了。

“抓点带面”就是要让老师们学会取舍,备课时,教师要有全局观,要明白一节课的重点,本单元的重点,乃至一本书的重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重点在于学会欣赏,那么老师们备课时就要从“如何去欣赏”这个“点”上进行突破。选好突破点,一节课突破一个或两三个,不能太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了欣赏的窍门,自然就会掌握欣赏的技巧和方法,再给他们新的文章也就会找到切入点,欣赏也就水到渠成般学会了。

教师要尊重“课堂生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欣赏”。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就自然会在课堂上出现一些临时生成的问题。这些“生成”也一定会给老师们制造一定的“麻烦”,甚至有些“麻烦”在课堂上是不可能马上就能解决的。所以,教师在出现了这样的生成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不可“一言堂”。这里教师要放下“尊严”,敢于“露丑”,没有考虑过的就去考虑,考虑不成熟的就实话实说需要时间,要下去查的就说明要去查,总之,教师要以严瑾,科学,尊重的态度对待课堂上出现的一切“生成”。教师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查询结论很方便的时代,出现自己不懂,弄不清,没想明白的问题,要直言不讳告诉学生,完了下节课解决。遇到更好的突破点,如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若还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大胆的改变教学设计,不能够因为设定好的教学流程而抓不住教学中的这些“契机”,甚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态度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会“个性解读”,落实“抓点带面”,尊重“课堂生成”,教师们有了以上三方面的改变,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才能不局限于老旧的方法,才能有所突破,学生们的“欣赏”能力也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如此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延伸阅读:

陕西省教学能手魏宝龙: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丨语文角

宝鸡市高新中学田玲:部编教材《纪念白求恩》备教始末丨语文角

疫情来临,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真实情境中的语用能力培养丨防疫有我·课程助力

我们在使用前要弄明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新”在哪?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小编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