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时间:2013-08-19 作者:穆祖翼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篇一: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一、 抓住“文眼”,寻找突破。
    在第一课时对全文的熟读和掌握课文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先提问复习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重大意义”的段落结构,然后就这样和学生开场:“同学们,我们读文章一般都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今天我们要改变一下,要从后向前来学。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部分。”齐读课文后,让学生再次快速浏览找出最能体现“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就出来了。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就是本堂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先小后大,环环相扣
    在学生回答后,我将“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板书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下面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从哪些文字可以读出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三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按从后向前的顺序来解决。先来最后一个!”能体现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的句子基本都在课文的“重大意义”部分,所以很快就解决了。剩下一个“规模之大”正好又切入了“扬帆启航”部分的阅读教学。“扬帆启航”部分文中多处能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来描写远航船队规模之大。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时,让学生反复品读,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及时点明这两种说明方法。最后,通过集体朗读让学生在洪亮的读书声中体会郑和“扬帆启航”时那壮观场面和恢宏气势。
    三、读悟结合、渗透点拨
    一句“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如此之广的远航有什么目的?”就将教学引入了课文第二部分(第四自然)“友好交往”。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找一找能反映友好交往的句子来再读读,说一说什么叫友好交往?再一句“坐那么大的船,到各国去游玩,还能交到很多朋友,看来远航真是一件轻松自在的好差事,你觉得呢?”又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第三部分“战胜凶险”(第五自然段),郑和远航时遇到了哪些凶险?他是怎样应对的?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反复品味,并说一说“读了四五两自然段,你觉得郑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友好、机智、镇定、勇敢和顽强的探索精神。


篇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一、倒叙入手,直奔中心。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纷纷提出了“郑和远航,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因此,到结束课程时为学生设计了实际解决问题的体验课题。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