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时间:2014-01-24 作者:张熠铭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一:

    9月26号上午,伍校长和九语组的老师们听了我执教的一节“课内比教学”的课,内容是《致女儿的信》。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遵循这一理念,我认为,对一篇课文的阅读应该从学生开始,而不是从教师开始。如果从教师开始,就应该是教师提出什么重点什么问题或者展示什么多媒体课件,但是无论这些问题或课件设计得多么好,这一切都是着眼于教师怎么“教”!我们平时的导学案或课件就是这样。而在我看来,自读课文更多的应该着眼于学生怎么“学”!因此,我决定从学生的感受开始进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来进行一番尝试。
    首先,这是一篇自渎课文。让同学们谈谈看,自读课文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你们自立了哪些目标?由学生归纳出这节课要达成的三个学习目标。接着,围绕这三个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把你喜欢,欣赏的语句勾出来,或者不懂的画出来。  最后  交流一下,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或者某些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最能打动你的……都可以说说。老师也一直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导与点拨,总结与归纳。
    可以说,从准备到上课的前一分钟,我心里就一直没有底,不知道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课堂?课上完后,先前忐忑的心才稍微平和了些,基本完成教习任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不错。不过,还是有很多遗憾,正如伍校长提出的建议:学生交流的时候层次显得很混乱,一会品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一会质疑问难,一会欣赏美点,其实,就可归结为两点:内容上谈什么是爱情,语言上品析深刻隽永的句子。
    一语点醒梦中人,认真反思,还是我在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不够,能力不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成为师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呈现出资源丰富、信息多元的动态特点,这种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引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课堂会因为教师善于捕捉信息及时引导而生成更多的精彩,也会因为错失引导良机而留下遗憾。其实第一位同学庞佳敏谈到她喜欢的那一处描写“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她赏析得很好,我就可以把同学们引到童话内容的品读上来,而我错失了良机,导致后面的发言不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谈,直到又有一位杨丹同学谈到,她也欣赏这一处,我才把握住这机会,引导同学们探讨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了什么,从而阐释爱情的真谛。看来,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智慧和才能,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才能不期而遇,才能减少遗憾。
    后来,廖媛琼老师谈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美”同学们好理解,这“力量”体现在哪里呢?其实,这就是爱情创造的力量,上帝第一次来到人间,他看到的只是窝棚,窝棚旁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第二次看到,原来有窝棚的地方已盖起一幢圆木造的房子,荒地变成了果园,几个儿子在耕地,女儿在收麦子,孙子们在嬉戏。爱情不仅创造了生命,它还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所以,课上还要带领学生细致品味童话内容,加深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廖老师的一番话也让我茅塞顿开,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备课准备不足,很多问题思考得不深入,这让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文学的悟性与感知力的欠缺。我很汗颜,今后,要勤奋阅读,使自己有丰厚的文学积淀,加强自身的修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文学感知力与文学悟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