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

时间:2014-01-03 作者:张赢通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一:

    本周四,我讲授了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一课,由于备课时间仓促,情急之下,我临时上网搜集了作者的生平简介、图片、及课文中需要学生理解的几个重点问题并上传至多媒体,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上按照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探究问题、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进行,结果发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对于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可言,一节课下来几乎是在听我的“独角戏”,搞得自己身心疲惫,更不要提什么学生的创新了。于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整节课犹如一潭死水?
  中午,我及时上网浏览了几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避免另一个班级重重蹈覆辙。读着别人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的同时,我开始反思今天这节课的失败之处:缺少教师的情感投入,缺少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又怎能激发学生用心去学习,去感悟,从而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坚韧顽强的精神所感动?我马上重新备课,修改课件。
  下午第一节课我胸有成竹地走进另一个班级。课前,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了“瞎子猜字”的游戏,在总结猜中人数寥寥无几的情况下,我因势利导转入主题:一个健康的人暂时失去视觉来认识一个汉字都这样困难,更何况一个聋哑盲女孩来认识整个世界。对她来说能生存下来已需要足够的勇气,但要有所成就,那简直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个奇迹,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接着我便提出自己的疑惑要求学生帮忙解决,他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忙得不易乐乎。在品味语言环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动的句子进行交流,同时被海伦凯勒的坚毅、顽强所打动,许多同学在畅谈感受时表示要以海伦凯勒为榜样,勇敢地面对挫折,成就一番事业。
  从两节课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另外,也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心灵深处这种需要更强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二:

    说句实话,加上这堂课,我的一共上了四节网络教学课,所以要拿出一节课来,都觉得心里没底儿。但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的,凡是不足的地方也是最值得以后尝试此种教学模式的老师应该借鉴的地方,希望我反思能让同仁们少走一些弯路。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对海伦的了解,扩展了解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指导学生自读网上长篇文章。具体的程序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运用速读方法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领略课文大意。
    2、精读理解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仅仅是自读的初始,应当在此基础上运用精读的方法细读课文,方能显其精妙。 
    3、朗读体味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是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语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
    4、品读感悟课文:品读是阅读深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对作品认真阅读,细心品味,咀嚼赏鉴,吸收营养。
  然后重点分析三天中第一天的内容,最后仿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对“海伦凯勒”的资料整理过多,再加上让学生轮流重复回答的次数较多,导致后面的仿写内容无法进行,成为本堂课的最大遗憾。此外,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甚至对文章的内容持有疑问,于是我意识到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和教科书的作用是相同的,都作为一种工具,只是辅导教学的作用,但决不能代替文本的分析。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源于对文章内容有深刻了解和分析基础上的,而且初中教学面临升学的压力,如果不加引导,也许这种教学方式会起到事倍工半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