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展开图教学反思(2)

展开图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17 作者:林朗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三: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反思

反复推敲研究《正方体展开图》的过程让我对图形教学和教材掌控有了更多的认识。初定稿时我认识到新教材的知识安排也是合理的(有种观点认为先特殊再一般不符合认知规律),而且与老教材相比,此册教材重视展开图的认识,学生在折合和展开的过程中体会平面到立体的变化,突出三维和二维空间差异,展开图的认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环节。我结合三年级多连块的知识,初步让学生体会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但对于正方体的11中展开图怎么得出,让学生认识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在程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第一次教学时这两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我们把六连块的35种图形经过有规律的删选找到了正方体的11中展开图。以3个五连块为原型添加一个正方形是六连块的有序变化中寻找正方体的展开图。把一个平面图形在头脑中转化成立体图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所以本课让学生多次经历空间想象折叠,多次实际操作验证,通过反复想象折叠、操作、回忆等过程积累经验从而感受立体与平面的图形变化,发展三维空间观念。

第一次教学比较成功,但是对于一个六连块能否围成正方体部分学生还是有些困难,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除了运用空间想象还能有其它辅助手段吗?在第二课时时我增加运用找相对面的方法,感受六个面的变化,效果较好。

通过本次研究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例如提问:在五连块上拼上那一块可围成完整的正方体(可操作)。 学生有很大差异,个别学生能目测结果,个别学生需要操作理解,此时教师不要先鼓励学生操作,因为孩子需要空间想象的过程,过早的操作有碍这方面能力的发展。

2、教师在操作前说明操作要求。例如:先在头脑中折,想能否围成正方体,如果实在想不出,动手折一折。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在对比观察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操作就没有经历,没有经历就没有感悟。这里的动手虽然费时,但是必不可少。


反思四: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分成了两大块,前一部分: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后一部分:动手操作、验证。
 
因为我在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找几个正方 体纸盒,把它剪开,看看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我在检查预习作业时,我就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能找出10种不同的展开图。但有也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完成预 习作业。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本课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把这节课分成了上面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我直接就将11种不同的情况的展开图出示给学生, 因为好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过“剪”的操作活动,如果课上再安排去剪,对于他们来说本课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收获。而那些没有认真去做预习的同学,#p#副标题#e#往往是那些成绩暂差生,如果上课再慢慢地安照教材给他们去动手再剪,一节课下来可能无法完成“11种”不同展开图的教学任务。我直接告诉他们这些不同的展开图,至少 可以应付后面的练习,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动手剪,但是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去想象,我想这样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到了六年级,我个 人认为有的操作是可有可无的。我想操作的目的也是为了不操作,最后终归要回到抽象中,比如今天的“展开图教学”,一般的教学顺序应该是找一个正方体实物剪 开,观察、认识展开图;然后把几种展开图动手折叠判断看看哪些展开图能做成正方体。最后,运用获得的一些展开图的知识去判断、练习。

从课 堂作业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实效性是高的,全班56人,只有8个同学作业做错,其中只有4个同学判断展开图的问题出错,其余都是不细心的问题。总 评这节课,结果应该说是好的,但我也不知道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符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我的第一部分教学是运用传统的接受法,第二部分应该算是课标中倡导 的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