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岩石和矿物教学反思(2)

岩石和矿物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24 作者:毛爱优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要求学生直接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作业本的“活动记录”表格一中)。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在某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较粗糙。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观察活动和交流活动较多,所以我比较重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造成一些探究不够深入,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课的发展虽然比较顺畅,但结果只是简单地演习了一个由“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

2、给岩石分类的活动还需进一步突破。

给岩石分类活动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自己手中的岩石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我们分类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气味、花纹、轻重、硬度、大小等,粗略看来都可以进行分类,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有些分类方法其实比较勉强,如大小、轻重这些分类,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轻重要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科学性?可以说有些分类标准虽然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结果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在这节课中,我都没能圆满解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许有这样的分类经历也就足够了。


反思三:岩石和矿物教学反思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时,在实验室的四周窗台放置了很多各类的岩石,当学生一走进实验室便感觉来到了一个岩石的天地里,探究岩石的欲望便自然形成。通过简要的一番课前谈话让学生明确了岩石和非岩石的区别,学生的探究就聚焦到岩石上。当学生对岩石充满了好感和好奇,探究的冲动便自然形成。通过教师一句“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岩石?”很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另一个情景之中,学生也自觉地进入探究的主体角色,放开手脚去观察、实验和讨论交流,从而对岩石构建了新的认识。课后,让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收集更多的岩石标本研究。如根据岩石的颜色去收集,把不同颜色的岩石收集整理,探究岩石颜色不同的奥秘;根据软硬的不同,去收集软硬不同的岩石进行排序,寻找导致软硬不同的原因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