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15 作者:杨健浩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1)感受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之前,多数学生早已认识了等腰三角形,所以在上课前,我引导 学生寻找“你身边的等腰三角形”。课堂上学生反应热烈,举出了很多例子。就连原来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可以举出身边的等腰三角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 走进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知识世界。

(2)形象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2,求其周长”,目的 是检查学生对“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掌握情况及“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理解,课堂上学生能够直接回答。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 和底角多数学生已提前掌握,因此对于本环节的学习学生感觉很轻松。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参与意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也能够纷纷举手,并且回答的准确率 极高。由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对于下面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跃跃欲试。

(3)通过折纸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堂上,当我介绍 完操作规则后,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他们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仔细地翻折。可以看到同桌或前后位两个同学在小声地讨论。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 角”、“三线合一”的性质都是由其具有轴对称性质引出的,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较为容易。由于担心“三线合一”的性质学生会感到困难,我特 意介绍了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并且为学生们设计出对应表格,让学生填出“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做降低了“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的难度,学生 较易理解,但是我想如果让学生自主发挥,时间虽然多浪费一些,课堂上#p#副标题#e#不确定因素虽然多了一些,但是学习效果应该会好得多!

(4)运用“等 边对等角”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会应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课堂上,完成了一些角度计算的填空后,侧重于让学生书写解题过 程。我感觉到新课标教材中对学生解题步骤书写的规范程度要求比较放松,但是我总是认为如果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书写习惯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有很大的帮 助,因此经过近一个学期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我们班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难,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解题步骤的书写。

教 学实践中,提倡数学教学应更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 的性质,学会了“等边对等角”的运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总还是觉得,这样上课,不能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若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尝试分组练习,整体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是我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节课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同行给予指教,以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真正做到:师生创建平等、合谐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反思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人在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 念。本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原则,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但碍于教学计划,有的问题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本 人的提醒,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多提问”固然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 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偏少,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 少,长此以往的“后遗症”是学生问题意识的淡化。而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本人也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是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将因此产生思维惰 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