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时间:2014-08-25 作者:刘濛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地区”一节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有联系,还与本学期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一章内容密切相关。这节课我把它分成两大部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和黄土高原的特征。

在教学活动中,我非常赞同一点:要想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特别是备学生,我在备课期间问了几个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程度,发现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于是,我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了一个黄土高原的图片和“黄土高坡”这首歌曲,希望使学生能从中直观的了解黄土高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接受新知识。上课时适当地加了配合课堂教学的图片、歌曲以及视频等媒介,这样使得这个导入既生动又贴切,顺利进入新课。

黄土高原地区是这学期教材设计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地形区。因此,我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来开始教学。并且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找图,定范围。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课堂气氛融洽,学生的找图和读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

黄土高原的特征,黄土广布、土层深厚和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两块内容进行教学。在讲述完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时,顺水推舟我继续提问:“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出“风成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成说”。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效果就很好。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的教学,我搜集了较多材料,使用了一副图片,通过三种情况分析同等降水量不同植被的水土流失情况。我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分析对比水土流失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培养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我又提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黄土高原上森林茂密,流水对黄土层的侵蚀作用是强还是弱?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由流水侵蚀出来的,同时也认识到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须植树种草。

所以,在日后的课堂上我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恰当的引导。在教学定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乐趣。学生的潜在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引导与开发。让学生多一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我们一起在课改实践的摸索中,勇敢地迈出你每一次教法尝试的第一步,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素质教育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反思二:黄土高原教学反思

黄土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很多学生没有去过,黄土高原什么样?黄土高原今天为什么是这个面貌?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问题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讲是很难想象,很难理解的。

第一次在八1班上课时,我只是凭借了书中的插图向学生作了介绍,结果使得很多同学没有理解。有的孩子问:“为什么植被遭到了破坏,其后就变得干旱了,土地沙化了呢?”。我知道这节课我没有成功,这个最根本原因我没有帮助孩子弄清楚。怎样才能清晰,易于理解而且又最具说服力呢?所以我在第二次八2班上课时,给同学们做了试验:从操场上取来一小块草皮,再找来一块没长草的泥巴,然后用清水冲,让学生看,长草的泥巴用水冲刷后水较清,说明带走的泥沙少;没长草的泥巴用水冲刷后,水很混浊,说明带走的泥土多。这时有个学生说,我明白了黄河水为什么含沙量这么大,因为它流过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很少,同时也认识到要改变黄土高原的面貌就必须植树种草。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身体验,这样做要比传统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