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网 - 课本习题,辅导练习,辅导材料等答案解析!
书通网logo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时间:2016-08-30 来源:书通网

《藤野先生》第一题答案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 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1.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文章在倒数第二段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原因;接下来写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受匿名信的骚扰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后面几段,则是写与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

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

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整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20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最后一句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   

3.这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宽广一些,是对上面两种观点的折中。

编者的观点倾向于第一种。除上述理由外,补充如下:

第一,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

第二,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对选文的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来到上海,鲁迅又向他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三,本文确实饱含着爱国主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感情是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说“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错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聚焦对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藤野先生》第二题答案

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自己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第三题答案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来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他在后来写的《(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放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中国人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被杀,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藤野先生》第四题答案

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入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 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 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 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1.示例: 

尊敬的藤野先生: 

您好!  

离开仙台已有20年了,我一直挂念着您,由于琐事烦扰,我一直没给您写信,您不会怪我吧! 

当年,我因为觉得中国是个弱国,振奋民族精神势在燃眉,故而弃医从文了,这个情形不好跟您直说,所以撒了谎,相信您一定能理解我这颗爱国之心!

您没有民族偏见,令我终生感激,您的精神始终鼓舞着我。我决心跟我的同道们奋力呐喊,以笔为投枪、匕首,向反动势力勇猛冲击。

再次向您表示敬意。  

学生周树人敬上   

×年×月×日 

2.示例: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教师,他严厉、方正、质朴、博学,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

章太炎是鲁迅先生景仰和尊重的老师,他思想激进、气度潇洒、知识渊博。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他朴素、认真、严谨、真诚,对中国人无偏见,也深为鲁迅所敬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