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网 - 课本习题,辅导练习,辅导材料等答案解析!
书通网logo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课后题答案

时间:2016-09-18 来源:书通网

《俗世奇人》第一题答案

熟读课文,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巴”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泥人张沉稳、干练,面对他人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竹,后发制人。面对无端侮辱,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制胜。这是一位个性内敛、应对从容的奇人。 杨七的“奇”主要在于小吃制作中构思的奇妙和手艺的精巧;杨巴的“奇”在于随机应变,处乱不惊。

《俗世奇人》第二题答案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呆有什么不同。) 

“找”者,寻觅是也。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表现海张五人品低劣,为下文泥人张“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作铺垫。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3、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每句押韵,且短句的字数逐渐增多,在意思表达上有推进的效果。 

4、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府县道台们对招待吃食的计较,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 

府县道台们着意揣摩李鸿章的心理,希望能投其所好,博得欢心;但天津小吃的地方特色在于其平民性和大众性,未必合乎土司的胃口,因此陷入了两难。

《俗世奇人》第三题答案

作者在出自同书的《刷子李》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在《泥人张》中也说:“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但在《好嘴杨巴》中却称赞了一个手上没有绝活,只是巧于辞令的杨巴,而忽略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作者的观点是否前后矛盾?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沦或辩论。 

旧时代的手艺人除了面对同行之间的技术竞争和商业竞争之外,时常还要面对来自旧时代官方的压力。他们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出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好嘴杨巴》一篇在表达上忽略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但并没有否定杨七的价值。或许在作者看来,杨七和杨巴各自的特长都是茶汤生意能够维持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杨七的“奇”主要是构思的巧妙和技术的纯熟。杨巴的“奇”则超越了单纯的手艺人的技巧,这种嘴上的功夫和应对的机敏,也是手艺人在旧时代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时局中能够存身立足的必需。

《俗世奇人》第四题答案

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这道题目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并要避免生硬机械地模仿。因此,同学们首先应反复诵读本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写一事的叙事手法。再次,同学们要注意观察,注意选择,力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展开描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