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学习方法网 -包含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等各种学习方法。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学习方法 >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什么(浅谈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什么(浅谈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时间:2022-08-15 分类:学习方法 来源:书通网

受全球新冠疫情多次反弹、俄乌冲突、欧美主要国家量化宽松等因素影响,2020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行情,原油、铜等多个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直到今年5月份,随着美联储进入加息进程,大宗商品价格开始高位回落。未来,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波动幅度可能也会加大。

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制造业中下游企业成本大幅上升。此时需要深入分析分析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机制,准确把握其价格波动对制造业中下游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影响。

 

一、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机制新特点

 

国家发改委研究发现,与以往情况相比,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机制呈现出三个不同特点:

(一)居民消费价格没有随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同步跟涨

202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一路走高,但CPI走势相对温和,PPI和CPI的“剪刀差”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大幅下降。虽然2021年以来我国CPI总体水平不高,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沿产业链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传导呈现衰减性和滞后性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传导,其表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衰减性,即越是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中下游环节,价格上涨幅度越小。因为我国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高,上游的企业大部分是大企业,在交易中具有较强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能够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导到中下游,而中下游特别是终端消费品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总体处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且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议价能力低,只能被动接受上游涨价,同时又难以把这种涨价同等幅度传导给消费者。

二是时滞性,即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传导到中下游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在不同的行业之间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传导时滞大约3-6个月,这意味着今后几个月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行业传导效应不一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石油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加工行业传导效应比较明显,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中下游行业出厂价格涨幅较小,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下游行业出厂价格同比甚至微幅下降。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行业影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导致的能源、机电、消费品、汽车、建材企业成本传导效应和企业负担的分担原则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明显加大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压力,部分产品价格机制的改革滞后效果被放大,进一步扭曲了成本压力和负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原有成本负担结构被扭曲,企业的库存成本和长约协议的占比明显提高,资金占用压力加大。

(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能源行业的影响

1、煤电企业

煤炭价格的上涨与煤电企业的生产成本上涨关联度极高,是煤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大成本压力的。煤炭价格上涨,使得煤炭成本在煤电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71%上升到2021年的84%。另外,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电价市场化改革未能充分减少企业亏损。

2、天然气供应企业

我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由管道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组成。在调研企业中,国产资源占比约为45%,进口LNG资源占比约为55%,并按照长约、现货两个协议类型执行。其中,长约采购价与日本海关原油综合价格(JCC)挂钩,现货采购价和东北亚现货 LNG 价格指数(JKM)挂钩。

大宗商品价格提升对天然气供应企业影响表现在:原料采购成本明显增加,进口LNG价格显著倒挂;商品售价有所提高,但低于现货涨幅;天然气库存显著增加,资金成本明显提高。另外,国内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尚未完善,因此无法实现顺价销售,企业面临亏损风险。

3、炼油企业

炼油企业是我国成品油和化工材料等能源产品的供给主体,原油、石脑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均有明显上涨,企业成本压力会显著增加。但是,炼油企业作为上游企业,市场价格机制传导顺畅,成本转移能力强。此外,原材料价格变动对企业成本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吨油完全费用、吨化工产品完全费用的大幅度上升等。

4、光伏发电企业

多晶硅、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对光伏发电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在建设投资端,由于材料成本的快速上升将会导致光伏发电成本的实际提高,进而导致电站的投资收益下降甚至是亏损,导致光伏投资减缓。

(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机电企业的影响

钢材、橡胶、铜、铝、锌、锡、玻璃等原材料成本约占机电企业总成本的50%-80%,机电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多数企业被动承受上游企业价格转移。企业能否将价格变动顺利转嫁由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企业在行业中的重要程度共同决定,部分话语权相对较弱的企业即使能将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传递给下游,也需要至少2-3个月。另外,油漆等价格提升也会间接提高机电企业辅料成本。

(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品企业的影响

消费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对市场具有极高的依赖性,原材料成本占到企业总成本50%以上,部分行业更是达到90%以上,对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度高。不同类型的消费品价格黏性不同,向供应链下游传导价格上涨压力的畅通程度也不同。

在纺织行业,企业出于维持老客户的需要,需要尽可能地控制产品价格涨幅,通过拉动消费来稀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导致原材料价格的涨幅无法有效传导至产品销售终端,产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外贸型纺织服装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大型零售商订单数占企业订单总数的 70%以上。这类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替代性较大,产品价格上涨会导致订单纷纷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下游传导的边界值为5%。

外贸型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通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公司与国外客户一般提前两至三个月签订订单,生产周期约为 30-40 天,接单时就已锁定销售价格。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压缩加工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则是成本的上涨并不能完全传导至下游客户,原材料价格压力只能在企业内部消化。

家电企业等终端消费品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激烈,在市场上话语权较弱,价格较难向下游转嫁,通常只能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政策等方式转嫁成本压力维持利润。

(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汽车底盘、发动机和车轮的制造需要大量钢材,全铝发动机、车用高强度钢、全铝车身等先进技术逐步普及,再加之电动汽车对铜的消耗量是传统汽车的近3.5倍,钢、铝、铜已成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钢、铝等金属涨价冲击汽车产业链,铜与钴价格上涨推高新能源汽车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成本持续提升,盈利能力会被压缩。

不过,拥有领先技术的“三合一”电驱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速轴承等企业由于具备产品定价权,其产品价格还较同类进口品更低,因此其生产的产品不可替代性较高,可以向产业链其他环节转嫁成本,大宗商品涨价对其造成的冲击较小。

(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建材产业的影响

建材生产企业采购的铝等原材料的定价方式为期货价格加上加工费,如果期货价格上涨7%,企业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可能会达到20%左右。但产品涨价幅度一般不会超过 10%,否则就会面临订单大量流失的风险。尤其是中小型建材生产企业,因为不掌握产品定价权,难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成本上涨压力

建材行业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本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在于,建筑行业施工合同中带有材料调差条款,但行业材料调价条款运行不畅,影响成本共担机制的发挥。通常情况下,建材合同中的材料调价条款多盯住各地价格部门公布的信息价,但是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信息价往往低于市场实时价格,这导致调价条款的生效时间滞后、调价幅度低于实际涨幅,进而使得调价条款的效果打了折扣。同时,各地价格部门公布的多是水泥、混凝土等主要建材价格,这使得并非所有建材都有信息价,进而导致部分建材即使有调价条款也无法顺利实施。另外,对于沙子、碎石等原材料,其购买方式为工程施工地就近购买,价格则是当地市价,因此也无法运用材料调价条款,进而影响了成本共担机制的发挥。

 

三、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行业的影响

 

随着欧美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加速收紧,5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见顶回落态势,6月美联储时隔28年后再度宣布加息75BP,引发了市场衰退预期,随后原油、有色等国际定价商品价格相继下跌。

(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成本传导

当前,国内外经济表现并不相同,国内经济处于弱复苏态势,国外经济由于加息而趋于衰退。在此背景下,近期虽然大宗商品市场整体走弱,但各品类表现有所分化。具体来看,由国内需求支撑且供需格局偏紧的动力煤价格最具韧性;受国内地产投资疲弱影响的焦煤、螺纹钢和热卷等商品表现相对偏弱;由国际定价的商品价格回落更加明显,比如原油、天然气、铜和棕榈油。

从成本角度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原材料加工行业成本有望先行回落,中游设备制造以及汽车、家电以及食品等下游消费品制造行业成本压力亦将逐步缓解。

(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行业的影响

对比行业来看,历次大宗商品下行过程中,中游制造、消费等行业的毛利普遍改善,综合来看,中游制造、消费等处于中游且原材料占比较高的行业,毛利率普遍改善。具体包括,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纺织服饰、医药生物、公用事业、通信、国防军工、汽车等。

西部证券对比了2014年6月和2018年2月的两轮商品下跌过程中,龙头公司成本占比变化情况。

行业层面,过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的成本传导相对通畅。白电、厨电、厨房小家电、烘焙食品、啤酒和调味品等在过往商品下跌过程中,成本占比普遍下降,表明商品价格下跌在这两个行业的传导相对通畅。

但是,汽车和工程机械的产业链相对较长,上游价格下跌的传导还需要一定时间。在2018年2月开启的商品下跌过程中,仅浮法玻璃、轮胎轮毂等部分板块原材料占成本比重下降,工程机械、乘用车、车身附件及饰品等成本占比反而上升。

小编推荐: 猫咪一直叫是什么原因(浅谈猫为什么一直叫)bootmgr是什么的缩写(浅谈教你bootmgr is missing解决办法)bl是什么意思(解析什么是BG,BL,GL,无C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