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网 - 课本习题,辅导练习,辅导材料等答案解析!
书通网logo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新闻两则》课后题答案

时间:2016-05-19 来源:书通网 共计3题

课后题第一题答案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说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它的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次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次开头“二十日夜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课后题第二题答案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

1.(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括号里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3.(1)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 

第一小题,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小题,②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小题,①句好。语言生动形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共产党已经在江淮河汉区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课后题第三题答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有人分为五层,有人持不同意见,你怎样划分这篇文 章的层次?与同学讨论一下。  

这一则新闻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就具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交代蒋军全局溃败的 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

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 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错误,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若把第四层里所包含的三层意思均看为独立的一层,则全文可分为七层。  

若考虑到第三、四层都讲的是一年以来我军在南线的战绩和形势,可以把第三、四层 合为一层,则全文可分为四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