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8-28 作者:章威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就这要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反思四: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常在教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往往先在教室里演示一遍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再来验证一遍.虽然学生在实验时都能在光屏上找到像,但只是照样画葫芦,结果对于物距,像距,焦距.有些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对于规律也是记不牢,且容易忘.

根据新教材注重探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我安排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几个过程,并在得到初步结论时,及时用作图法帮助理解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与生活中照相机、幻灯机等实际例子结合,利用实际知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首先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放大镜的使用体验,发现它也能成倒立#p#副标题#e#缩小的像,于是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兴趣,使得问题的提出变得自然.

在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初步完成后,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动手实验.为了降低难度,我将实验分成3个简单的小探究——探究1:如何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光屏上?探究2: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缩小(放大)的像时,物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探究3:凸透镜作为放大镜用时,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的显示吗?在每一个小的探究中侧重点和方法都不同.探究1中,让学生自己组装,调节高度,得出结论.探究2有比较完整的过程,在得出结论后用作图帮助理解,最后用照相机、幻灯机将实验结论加以运用,将知识慢慢引向深入理解.探究3,先用眼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分析与原来光屏上成像的区别(物像在透镜同侧)然后教师演示说明:在某些位置,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再假设探究:物体与凸透镜在什么位置,像不能出现在光屏上呢.最后再得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充分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但是课堂上时间预计不够,学生在实验探究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还需要一些课外时间加以巩固.


反思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10月28日是县教研员到我校视导的日子,初二年级我按进度上了传统实验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我对这节课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这节课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比较完整的实验探究课,探究方式方法还需老师细致的引导与耐心的指导。所以在这节课的处理上我先从上节课中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复习开始,利用对这些镜头的实质分析,发现一个现象:凸透镜成不同的像。然后顺势提问:成不同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这样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迁移,虽有个别学生猜出可能和物体到透镜距离有关,但什么关系还不清楚,于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