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工作计划 >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3)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3)

时间:2015-06-15 作者:王思竹 分类:工作计划 来源:书通网

表达技巧的训练要理论结合实践,在诗歌手法的分析中强化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切忌理论和实践分离,汤是汤水是水,汤水相容才能理解其中百味。

如,让学生理解“虚实相生”这一手法就可以拿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中的诗句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上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再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实景“尽荠麦青青”,虚是为实服务的,虚写昔盛更显今衰。“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与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但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4、语言鉴赏,相对于前两项较容易且高考涉及也较少,进行相应的训练就可以。语言的特点一般用如下词语来概括: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等

5、其他的题型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成语

此考点分值不大,且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易得分也易失分。大约用7课时完成一个系统训练。

1成语辨析的基本思路:两掌握两判断。“两掌握”一指掌握成语本身的意思,包括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或者常用义。二指掌握选项语境的意思,弄清楚语境需要哪一种词义。“两判断”一指判断成语是否符合语境,二指判断该成语题的正确答案。

2、辨析成语的使用特点。可辨析成语的褒贬色彩,可辨析成语的语法功能,可辨析成语的语义,可辨析成语易混的特点,可辨析成语语义的轻重,可辨析成语表意的谦敬,可辨析成语语义的适用对象,可辨析成语语义与语境义是否重复。等等,师傅领进门,修行就在个人了。

3、训练的方式:可单独判断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可以选词填空的形式理解成语语义,可以辨析的方式辨析易混成语,可以单项选择的方式强化考点。

这一考点的复习方法一种是集中起来讲成语的相关理论知识,当然是在实践中讲解,第二种是把成语当作每天必练的练习。

(四)病句

这一考点同成语一样,分值不大,只是除了选择题的形式外,还有修改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易得分也易失分。虽然分值不大,但训练难度很大。约用8课时。

1、强化准确的汉语预感,这一行为不能用专门的时间进行,但可以在阅读复习中利用对文章的朗读来强化,好像很繁琐,而且效果不明显,但实在有必要。准确的语感有益于病句辨析,也有益于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益于作文语言的流畅。何乐而不为呢?复习中的点滴同样修养身心。

2、通过汉语语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病句的病因从而达到有效辨析。汉语语法的基本构成是:主、谓、宾、定、装、补。在病句复习中,尽可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专项但是是敲门的砖,是一种思考方式。

3、强化病句的六大病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些不是要口头的背诵,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和懂得病句的这六大病因,并能很好地判断和修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