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工作计划 > 收益分享计划(3)

收益分享计划(3)

时间:2015-06-15 作者:熊孝康 分类:工作计划 来源:书通网

它的第三个原则,叫参与。没有员工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收益分享。收益分享计划首先是让员工参与进来的计划。参与是让员工更为聪明的工作方法,聪明无止境。员工对其工作中的问题有最好的解决办法。我经常说员工,而不是管理者最聪明。聪明的管理者是用聪明的方法去获取聪明员工的人。经理人员既要有足够的勇气让员工自行发挥,也要实行控制,以避免过多的错误。还要建立员工参与的系统和工具。我想到ge,从韦尔奇做ceo到结束,总共上了很多次课,我就想讨论:领导人重视培训的重要原因在哪里?培训在下面听和不听产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听课的过程会产生很多的想法,有的是一闪念,有的是记下来。培训是产生问题、想法的很好的工具,是一个场所。没有特定的氛围,很难产生特定的想法。讨论式的培训是最能让员工产生想法的。培训的功能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想法。ge的员工参与的系统之一就是培训。最后应该包括基于团队的建议系统。让员工聪明工作的方法论:团队、参与。很多想法是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什么是真理?社会科学上是多方意见上平衡的结果。要参与进来,信任和尊重就很重要了。要让员工把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3)收益分享计划的计算哲学。

计算哲学是控制导向还是共同命运导向?分享计划要有个基础去计算,这是很大的问题。比如说:卡车厂,有两个计算角度:产量和产值。最好的例子是石油,用吨是做计算基础还是用卖的多少钱?是物理的计算方法还是财务的计算方法呢?在分享计划中哪个更好呢?当用财务的方法时,叫做共同命运,涨价了共同得到好处,跌价了共同承担。可往往员工不愿意承担跌价的损失。实行分享计划的目的不是增加收益,组织文化和业务环境的功能是最重要的作用。收益分享计划在于建立一个组织文化,包括员工参与、团队。计划原来的标准说法是不仅是收益分享,更重要的是:管理哲学、管理系统、管理文化。一项计划的目标通常是和组织长期的需求或是文化的弱点相关的。想改变什么东西的缺陷,就可以考虑用收益分享计划。很多企业销售人员的激励是个人的,这是一个弱点。想改变最好的方法论在于收益分享计划,它强调团队。如果公司文化是个人的,最好的改变方法也是收益分享计划,它肩负着文化建设的使命。

收益分享计划的目标是:1、通过组织的共同目标将员工整合在一起,让员工拧成一个绳。2、在员工和管理团队之间建立信任。3、在任何层级加强信任。4、开发一个环境,可以团队合作。5、提供卓越的客户关系,让客户满意;6、能通过协作参与提高绩效。7、增强员工的工作安全感。8、通过持续的改进来增强竞争力;9、通过参与提高完成目标的能力。计划对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信任、更聪明、良好的客户关系、完成目标的能力等等。

如何做分享?物理方法还是财务方法?第一种方法,用产量,是控制导向的,员工可以控制,要有一个基准线,超过这个就可以分享。看一下这个例子:某煤炭公司拥有一座矿山,物理测算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每小时挖掘的煤的吨数。比如,一个工人在以往的工作中40小时挖了80吨煤,他的生产率就是每小时2吨。于是这个煤炭公司的老板说,以每小时2吨为基准,超过基准线的50%可以分享。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煤矿工人就在一起开了个会,然后奇迹般的将每小时的产量提高到了2.5吨。于是产量增长了25%,作为回报,员工们享受了12.5%的生产率增长所获得的收益。很重要的基准数,这里用的是吨位数。

再看第二种:该煤炭公司可以选择一种财务的公式来计算(比如每小时的销售额),假如每吨煤卖20美元,那么在基准线上(40小时80吨的情况下),那么每个小时的收益额是40美元。然而,由于这个冬天比预测的要温和,太阳能更多的取代了煤炭,所以煤炭的价格下降了,下降到10美元/吨,所以每小时的收益额变成了25美元。于是公司老板宣布,由于销售额下降了37.5%,于是就不存在分享的收益了。产量没有减少,但价格下降导致收益下降,企业说一起承担责任,员工会不会做?取决于两个东西: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认同。计划用物理还是财务,取决于员工信任不信任领导。以汽车为例子,即使是没有信任关系,用汽车的台数做测量的标准,员工是没有疑问的。如果对领导不信任,用财务的方法,员工会觉得计算会有问题。没有信任就没有成功的收益分享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