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时间:2014-07-16 作者:孟娟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反思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本课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这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已。这一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总体感觉这节课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不少学生只满足于完成相关基础知识的梳理,对有一定思维含量问题或不能在课本、资料中找到相关答案的问题懒于思考,也不愿去思考,只等老师给出答案。有些能积极思考的同学又怕说错,不敢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说出来。这样导致课堂上有时出现“冷场”情况。

2、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薄弱。一是审题时不能抓住关键词,如求答词、限定语、时间、地点等。二是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或归纳不准确,或理解不到位,等等。

准备解决措施:存在的第一方面问题,今后要在课堂上尽量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存在的么二方面问题,今后要在课堂上加强训练,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另外,对一轮复习模式不能固化、僵化,要适时调整,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


反思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内容是同学们很感兴趣的,当我提前给大家布置任务的时候,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按照我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大家回家访问长辈,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然后通过自身的感受去观察生活的变化。其次,寻找一些能够反映生活变迁的老照片或图片(杂志、刊物也好)、旧玩具、旧物件都可,可以体现在衣、食、住、行诸多方面。
 
由于高一的学生基本出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年龄小、经历尚不丰富。所以,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老照片(老物件或旧玩具)营造历史情境,引领同学们穿过时光隧道,切身体验近代以来的物质生活变迁,并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用对比、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共同探究其中的原因、特点所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延伸部分,回归现实,针对今天外来文化铺天盖地的进入,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如何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升华主题,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实际教学中,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并不多,幸好我自己已做好了准备。在老照片的环节上,我展示了一些名人家庭的全家福(主要为解放前的),还把自己所在大家庭的不同时期的全家福呈现给同学们(主要是解放后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家一下子就被引入了历史的情境之中。在近代服饰的变化方面,我把我平是着旗袍的照片也当成材料展示给大家。课堂上同学们很兴奋,参与意识增强,各抒己见,谁都想说上一句。特别是对于女子缠足和男子断发问题,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生活习俗的变化问题。在最后的课堂升华部分,同学们讨论的更激烈。让我一下子觉得孩子们真是不可小视,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具有极强历史责任感的知识青年,我知道这节课我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反思三: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这堂课确实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还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很多同学在学习上存在的弱点。学生很会找资料,可是近在眼前的课本却往往被他们漠视了;资料找了不少,却没有认真看过,也就挑选不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介绍给大家;此外,找资料的目的性也比较缺乏,也就是说,没有在认真看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为了解决问题而找资料,获取答案。掌握了这些情况,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对症下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能更好的完成课改交付的重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