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通范文网 -工作总结,演讲稿,思想汇报,信函等各种范文。
书通网logo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2)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2)

时间:2014-07-16 作者:孟娟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本课的内容很多,课上学生展示成果的时间过长,以致于学生讨论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很多,在课上没能让同学充分的思考。要求同学过于仓促的回答和我快速的归纳总结,没能帮助同学们分析他们考虑问题的缺陷和思考问题应遵循的大体思路,犯了虎头蛇尾的毛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是我要多实践和多总结的。


反思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反思

这课内容是第二册必修教材中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在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要从全盘考虑,首先让学生从目录看起,把握单元的全局,努力做到理清线索,把握思路,宏观掌控。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

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我按照衣、食、住、风俗习惯四大块分别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衣”:把搜集到的资料以幻灯片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从清朝的官服到改良的长衫,从西方引进的西服到孙中山先生自创的“中山装”,从满清女子的宫廷服饰到民国时期不断改良的各式旗袍以及西方的女式洋装,处处体现了一种变化。“食”:采取文字介绍的方式,叙述近代以来城市人们饮食的日益丰富,还找到了一个李鸿章宴请外国公使的故事,以此来表现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住”:先展示了几幅中式建筑的图片,然后又展示了几幅西式洋楼的图片,以此来说明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最后又找了两张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照片来体现这种变化。“风俗习惯”:这块的资料不好找,只有利用书中介绍的资料,并没有新鲜的信息。在第一目中,当展示完资料后,趁势提问:“通过以上我们看到的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料,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人的生活会有这些变化呢?”同学相互讨论然后自由发言,我把大家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第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第二,辛亥革命等近代革命活动的有力推动,这是当时人们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

第二目“新中国社会新生活新风尚”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p#副标题#e#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前进。由于解放后的历史距离今天更近了,找到的资料是丰富多彩。“衣”:有从50年代到新世纪的不同阶段的“全家福”,大家大开眼界。这些照片不仅反映了建国50多年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文革”时期全家老小统一整齐的服装和手中的语录及胸前的毛主席像章。“食”:有计划经济时代保存的各种票证给大家展示了一番。这可是这些90后出生的孩子们所没有经历过的。

“住”:把从自己出生以来历次搬家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了一下(从平房到60多平米的楼房,再到现在100平米的宽敞明亮的房子),以此来表明生活越来越好了。“风俗习惯”:把建国以来《婚姻法》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介绍,以此来说明人们观念上的不断变化。第二目中,展示完毕适时提问:“为什么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有如此大的提高呢?”再把大家自由发言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我发现这节课的自由发言比以往的要更热烈,大家都在积极地思考

推荐阅读